氣質,是用錢堆砌的嗎? - 馮睎乾

氣質,是用錢堆砌的嗎? - 馮睎乾

麥明詩小姐在電視節目討論校花、校草的評審準則,她說,有家底,才較易有氣質。理由是這樣的:教育是很奢侈的事,家庭沒經濟壓力,才容許你追求精神上的事物,所以通常去外國讀歷史、古典、哲學的人,都不會憂柴憂米,否則就寧願讀經濟、法律、商業等賺錢科目了。我當然明白她的意思,並非說氣質由金錢堆砌出來,但她顯然認為,家中有錢,就較易培養氣質。這觀點恕我不敢苟同。
談論培養氣質之前,必先明白何謂氣質。人的氣質,像人面,各有不同,皆本諸天性,亦受後天影響:或溫柔,或正直,或敦厚,或剛毅……皇帝有皇帝的氣質,乞丐有乞丐的氣質,甚至乞丐之間也各有不同。嚴格來說,氣質不需要培養,因為任何人皆有氣質,而麥小姐所謂「有氣質」,自然是指「吸引人的氣質」、「脫俗的氣質」。如果是這樣,我依然看不出家底與「脫俗」有何關係。一個人家境富有,每天把玩古董,閒讀經典,聽琴看畫,吟風弄月,並沒什麼特別,只能說他活得好;相反,一個人家境清貧,卻能把握機會,珍惜光陰,公餘求學不懈,思索不休,像漢人朱買臣,一邊砍柴一邊背書,或孔子愛徒顏回,簞食瓢飲,居陋巷,不改其樂,這才真有氣質。出塵脫俗,不是在山頂俯視維港,而是在溝渠仰望星河。
有諸內必形諸外,氣質必根源於思想。我社交圈子小,所認識的最有文化、最有思想的人,即氣質最特殊的人,不過出身中產,甚或貧家,反而含銀匙羹出生的人,以我所見,除了較易進入名校的優勢,就只有普通少爺小姐氣質,不見得吸引。即使讀書多,如果缺乏思想,也只是兩腳書櫥,自然更談不上脫俗了。思想如何培養呢?為人父母的,本身願意思考,多跟子女深入討論各種問題,自能在孩子身上培養出秀氣,所以我說:氣質不靠家底,靠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