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淪為不知是誰的江湖(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 鍾劍華

今日香港淪為不知是誰的江湖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 鍾劍華

由殖民地時代到現在,香港一直都有「官商勾結」這種說法。也許很難清楚證明政府與商界真的刻意勾結共謀,但在諮詢政治之下,大企業的代表及商業精英,往往有較大的發言權。議會中又有功能組別,始終是偏重商界。
除了體制因素,經濟發展長期都是香港政府施政考慮的優先因素。行政官僚長期都認為只要經濟有發展,人人都會得益。這個所謂「滴漏理論」,便成為政府優惠商界的最佳理由。當然,政府官員退休後的出路,他們的社交聯繫等種種因素,都會造成官商勾結這觀感。也有香港人認為,只要真的有利經濟,不涉及明顯的貪腐行為,「官商合作」或「官商勾結」也勉強可接受。

政府不懂潔身自愛

但近年有說法認為特區政府與黑道勢力有合流的趨勢。所謂「政商鄉黑」,指控比「官商勾結」就嚴重得多了,且這指控越來越似不是空穴來風。特區政府因為制度上的局限,難以建立其權威性和政治上的認受性,在九七主權移交之後,管治能力可以說是江河日下;政改死結長期未能解開,政府受到的挑戰越來越嚴峻,要管治好香港也越來越困難。加上江湖勢力在各個經濟環節的涉足日深,自然希望在香港的政治及各種社會事務上有更大的話語權。
問題是政府是否有決心與江湖勢力保持距離。顯然,隨着政治對立及嚴重的社會撕裂,政府可能是逐漸失去了駕馭全局的能力,甚或似乎有時在縱容有勢力的人士在灰色地帶打擊政府的政治對手。面對各方面的挑戰,政府補天無力,又是不是會對一些有勢力人士的出格行為袖手旁觀?是忍讓、是縱容、是利用、還是勾結?真的是天曉得。但市民見到的,卻是一次又一次,越來越高調,越來越明目張膽。政府也似乎是越來越不介意放軟手腳,不懂得潔身自愛,而且往往雙重標準,令政府勾結江湖勢力的指控越來越難以排除。
上一屆梁振英政府還未上台,發生了小桃園飯局事件。當時有人指出,從來未見過有那麼高層的政府內圈人物這樣明目張膽與江湖人物會面,包括曾經出任廉政專員的前高官,後來更榮升為行政會議成員。那一次引起這麼強烈的社會反響,卻沒有令趨勢有所收斂。2013年8月,當時的特首梁振英出席天水圍居民大會的時候,竟有懷疑有勢力人士帶同門生到場外追打示威者。幾日後,疑似有勢力人士接受報章頭版專訪,明言「最希望見到流血」。如此出位的言論及明目張膽的威嚇,特區政府的高層四年多之後的今天仍然未發一言,市民還有甚麼辦法排除「政黑合流」的疑慮?
佔領運動期間,旺角佔領區出現疑似江湖人物追打佔領人士的事件。有傳媒機構也拍攝到警務人員讓肇事者施施然離開。近幾年,一再有背景複雜的人士滋擾傳媒採訪、向本地及外地駐港記者動粗、威嚇遊行示威者的事件。再者,有一些撐政府的示威活動,都傳出懷疑有江湖背景的人士參與其中。但對於這些指控,一直都看不到政府積極跟進。
到近日,何君堯搞了一個集會,聲稱要港大解僱佔中運動的倡議者。集會當中竟然出現背景特殊的人士高調站台,還指名道姓的向戴耀廷「喊殺」。這麼多年以來,幾時有見過有這種背景特殊的人士如此高調,這麼理直氣壯,還有立法會議員應聲附和,而政府官員及特首的回應竟然會是這麼溫和。幾日之後,當佔中人士出庭應訊,就有示威者附和喊打喊殺,在場的警務人員也是愛理不理。可以說,這些畫面似已說明,政府與有勢力人士合流,成為難以推翻的事實。
政府的檢控部門及執法部門,對示威人士絕不手軟;上任教育局長曾經對在校園外以個人身份出言不遜的老師窮追猛打,要求校長寫報告,要作紀律處分,總之就要把事件搞大,要向對抗政府的人予以痛擊。政府處事的雙重標準不是彰彰在目了嗎?
一位不諱言有幫會背景的電影明星曾經說過,共產黨要他們做的事他們不能不做。不知道特區政府有沒有從中央政府那裏繼承了這權力。但一再出現上述情況,足見香港已經今不如昔。特首林鄭月娥在英國還高談香港法治如何健全,但在香港生活的市民,只要不自欺,當知與回歸前的香港相比,今天的香港可說已經淪為不知是誰人的江湖了。

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