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請你走遠些 - 李怡

世道人生:
請你走遠些 - 李怡

以下這段話,記在我的筆記本上好多年了,沒有記下是誰說的,好像是印度一位宗教大師吧,它一直是我的座右銘:
「如果一個人想讓別人接受他的想法,他就不配稱為大師;如果一個人要你相信他,他就不值得你信任;如果一個人說他掌握了真理,他就是準備說謊;想勸說他人改信自己宗教的人,他就是還沒有了解宗教的真諦。」
這段話,可以思考發揮的地方很多,這裏只談其中一句:「如果一個人要你相信他,他就不值得你信任。」因為值得信任的人,他的話語同行為已有說服力,他也沒有騙人的往績,他不需對人說:「信我啦,不會騙你的。」若他這麼說,其實就表示他的過往行為和承諾,有過壞記錄,表示他擔心他的話語及行為,得不到信任。又或者,他這樣說正意味他還準備繼續騙人。
「信」是中國古代的宇宙觀。《管子》說:「如日月之明,如四時之信」,一年春夏秋冬必然依序而來,是確定可信的四時規律。《呂氏春秋》說:「天行不信,不能成歲;地行不信,草木不大。」如果上天的運行沒有可信的四季,就沒辦法成歲了;如果大地的運行,沒有可信的時節,草木也不會長大。
先秦思想把人間之信歸源於自然之信,也就是說,人間的法律、政策,應該像一年四季周而復始一樣讓人可預期,具穩定性和可信性。《道德經》從宇宙觀聯繫到執政觀,指國政若「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信不足」是指政權缺乏誠信,「有不信」指百姓不再相信政權。甚至,因政權不可信,連百姓也不可信了。一個失去互信的社會,是社會的崩壞。根本原因,是從政權「信不足」開始的。
想到這些,是因為張曉明離任前,引用習近平訪港時的話,寄語港人要「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國家」。實際上,自己、香港、國家是不同的概念,相信自己不等於相信香港,相信香港也不等於相信國家。聯想到上引的話:「如果一個人要你相信他,他就不值得你相信。」國家是不是值得相信呢?幾十年大陸政策反反覆覆且不說,當年如何拼命推銷《中英聯合聲明》,現在又說它不具現實意義;當年信誓旦旦說回歸10年後香港的政制完全是香港人自己的事,如今又多番釋法,說中央有全面管治權。香港是不是值得相信?倘若香港是指聽命於強權的港共政權,就不值得相信;但倘若是指香港人固有價值主導的香港,那就不是張曉明的香港。自己是不是值得相信?也必須是不受強權操控的、有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的自己,才值得相信。
香港問題的糾結在於張曉明引述一首歌的歌詞:「我一直在你身旁,從未走遠。」
與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南轅北轍的強權,能不能不在我們身旁,走遠些呢?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