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專訪】由張勳執導、韓國影帝宋康昊、劉海鎮、柳俊烈及湯瑪士基斯曼(Thomas Kretschmann)主演的《逆權司機》,上月在韓國叫好又叫座,大前日終於「駛」到來香港,正式在香港開畫,導演張勳早前更抽空接受本報專訪,當中他對有關政治的問題完全不避忌,更激讚宋康昊演技感動心靈。
電影是講述1980年發生的光州民主化運動,當時光州市民及學生因不滿軍政府獨裁而進行示威,但最終卻遭到武力鎮壓,一名德國記者在的士司機協助下,成功將一幕幕血腥場面公諸於世。《逆權司機》上映後,的士司機的原型身份金士福終於曝光,張勳直言是開畫前沒有預料到,雖然想過可以透過電影找到當事人,他說:「我透過金士福的兒子知道他的事,這個是一個電影之外,令人驚喜的經歷。」
宋康昊曾經一度辭演角色,張勳坦言男主角非宋康昊不可,他說:「如他不拍我想我也不會製作《逆權司機》,沒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演員,而且很難想像由其他演員飾演這個角色。幸運地,他最終答應演出。我並沒有說服他,應該是作品本身說服了他。電影中宋康昊的演技,就是《逆權司機》的本身。我覺得宋康昊的演技就像小市民一樣,向觀眾傳達所有事,他的表演能夠真誠地感動觀眾的心靈。」
傘運港人拍更佳
光州事件發生時張勳只得5歲,雖然沒有當時的記憶感到遺憾,但他認為韓國的民主變得更成熟,亦覺得現時有變得更民主的可能,他覺民主路上是因為過去有許多市民的犧牲,所以如果他不製作這部電影,就會覺得對他們有所虧欠,同時亦想向年輕一代傳遞光州事件的訊息。
對於光州事件與「六四」及「雨傘運動」相似,張勳就無意拍攝有關雨傘運動的電影,他說:「我覺得由香港的電影人來拍攝會更好。光州民主化運動和天安門事件,在軍隊血腥鎮壓市民對於民主訴求方面,是有相似的部份。」
採訪:施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