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園裏文化廣場的「香港獨立」橫額終於拆下來,很多師生都舒了口氣。本來校園掛什麼奇怪的東西都不值得大驚小怪,學生幾乎是想到什麼便掛什麼的。火車站外的民主女神之前穿了一條彩虹旗半截裙,六四和同運風馬牛不相及,但年月過去大家也見怪不怪。
但香港的政治形勢每日在變,異常艱險,要步步為營。高舉獨立的橫額觸動了某些人的神經,左報鋪天蓋地的攻訐,官員政客齊聲指責,還有大叔大媽們現身校園聲討,看到這個陣勢,大家便應想一想裏頭的政治含意。
文化廣場由學生會管理,所有橫額須經申請與署名才可掛上去。可這一條高舉獨立的橫額不知由誰掛上,盤據已久,又沒有組織承認責任。學生會今天若以守護言論自由之名守護橫額,他日若有不知名人士高舉另一些政治標語,哪怕與學生會立場完全相反,是否又要以同一力度守護?
學生組織最忌被分化,橫額風波中,有人不斷鼓吹學生會不代表學生,學生不應必然成為學生會成員,應有機制讓學生脫離學生會等等,居心叵測。佔領運動後人人拆大台,大學學生會紛紛退出學聯,對學生運動造成沉重傷害。如今學生會已是最後的橋頭堡,負擔不起進一步的破壞。
無論學生會幹事政治觀點如何,學生會真不能脫離群眾。今次他們把橫額拆下來,是明智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