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心事,父母能聽懂幾多?
開學未夠一個月。某日,在地鐵裏,旁邊坐着一位大約5、6歲的小妹妹。她爸爸在逗她說話,問她:「點呀,今年你升級做小學生了,返學好不好玩呀?」怎知道,小妹妹馬上鼓起腮子,拚命搖頭。她爸爸不禁失笑,再問:「點解呀?」
妹妹吞一吞口水,以幼嫩的聲線天真的語氣,連珠發炮:「入到學校,見到老師,要講早晨。入到課室,要搵自己的座位,要放好書包。然後去廁所。然後返回我的位,馬上拿功課出來,交給不同的同學。這些事全部都要在老師來到之前做好,不可以做錯,如果唔係,就會俾老師罰。」
她繼續鼓着腮子說,「返學唔好玩,有好多難關要過。」她爸爸繼續微笑,拍一拍女兒的小肩膀說:「係喎,又真係有好多難關喎。」
妺妹一臉認真地投訴,這段小孩心聲,每個人聽到也會失笑。見老師講早晨、上堂前去洗手間、將功課分門別類呈交,都是簡單不過的動作呀!這些芝麻綠豆的小事,卻成為剛剛離開幼稚園踏入小學校門的小妹妹口中的「難關」,而且是她的苦惱根源。父母的反應,通常有以下幾種:(少少怪責口吻)「咁容易嘅事,好難做咩?」(揶揄口吻)「咁都叫難關?以後大把難關你要過!」(比較口吻)「你的同學都做到,點解你做唔到?」
其實,小妹妹能這麼有條理地說出上堂前的每一個步驟,足見她思維清晰,口齒伶俐。還好,這位爸爸選擇了最好的回應方式:拍拍膊頭和表示認同,面上還掛着微笑。他選擇與女兒同行而不是給予打擊,真是一位好爸爸。
蘇菲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