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大倒退 - 李怡

世道人生:大倒退 - 李怡

距今將近100年前的1920年,青年毛澤東在長沙《大公報》發表了12篇文章,推動湖南的「獨立」。第一篇發表在9月3日,題目是《湖南建設問題的根本問題──湖南共和國》。當時的背景是北洋軍閥政府時期,但2012年河北大學教授王鐵群寫了一篇長文就稱之為「民國北京政府時期」,不認為是軍閥政府,而且認為這是「二十世紀中國最民主的時期」。
當時統治湖南的譚延闓宣佈「湘人治湘」「還政於民」,毛澤東及其同路人(中共未成立)趁機推向「湖南自治運動」,要求實現「全自治」。他在一系列文章中說,「中國四千年來之政治,皆大架子大規模大辦法。結果外強中乾,上實下虛,上冠冕堂皇,下無聊腐敗……。凡物沒有基礎,必定立腳不住。政治組織是以社會組織做基礎,無社會組織絕不能有政治組織。有之只是虛偽。」「中國的事,不能由總處下手,只能由分處下手」,所以要「打破沒有基礎的大中國建設許多的小中國從湖南做起」。他主張中國27個省建設起27個國。他認為「湘人治湘」不是「民治」,他們「不僅不願被外省人來治,並且不願被本省的少數人來治」,因此要「鄉長民選,縣長民選,省長民選」的「全自治」。他說主張「湖南國」,「並不是一定要從字面上將一個『省』字改成『國』字,只是要得到一種『全自治』而不以僅僅得到『半自治』為滿足。『國』的要素為土地、人民、主權。主權尤為要素中的主要素。湖南人沒有處理自己的事的完全主權,而長被侵奪於益我則少、損我則多的中央或鄰省」。
毛澤東將近100年前的主張,揆諸今日中國和香港,仍不過時。中國的政治100年沒有進步,而且實際上是大倒退;而香港,在主權轉移後,也迅速倒退。上引毛澤東寫的「湖南」,若換成今日香港,「湘人治湘」換成「港人治港」,幾乎每一句論述都適合。
中國100年前仍然有言論自由,因此毛澤東主張湖南獨立的言論還能公開發表,也有胡政之、張季鸞主筆政的《大公報》刊登。現在這種意見大陸不可能發表,《大公報》也今非昔比。
「民國北京政府時期」實際上是中國現代最民主的時期,大學的學術自由,大師輩出;報刊言論自由,新文化運動在這時期產生,大量優秀作家湧現;各地實行地方自治,地方官員不是由中央任命而是在地方憲法基礎上產生。
近年,大陸作家岳南寫了三冊叫《南渡北歸》的書,講中國知識人在近百年的漂泊命運。有人讀了第三冊後概括北洋時期、抗戰前期和後期、台灣時期、中共建政時期,其中最好是北洋時期,知識人「獲尊重,覺醒,有骨氣,生活優裕,大師輩出」;最糟是中共建政時期,知識人「遭打擊,滅絕人性的迫害,思想禁錮,無人格,無骨氣」。
現在輪到香港,連講「獨立」的自由都不比100年前的大陸;而大學校長呢,比之於五四運動保護學生的北大校長蔡元培的風骨,相去何異霄壤?

李怡
周一至周五刊出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