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識飲惜食】
「這裏個個都叫我『添嫂』,開店差不多20年了。」蕭桂萍(添嫂)說。屹立深水埗廿年的添記,主打中式三餸飯與燒味。店內裝修簡單,看得出歷史痕迹,面積不大,但食客仍然絡繹不絕。 並非以餐廳起家,而是經營凍肉公司,交貨給餐廳,後來發現做飲食比做凍肉優勢更大。「做凍肉時常被餐廳拖數,看見其他餐廳生意不錯,想想不如去做飲食,至少免去收錢的煩惱。」原本的凍肉公司位於深水埗,便決定在深水埗扎根。
面對物價上漲、加租壓力,添嫂卻堅持價廉物美,絕少加價。「深水埗實在太多弱勢社群,孤獨老人多,低下階層亦多。有時候收錢時看見客人一個個錢幣拿出來,只夠付這一餐飯,惟有做到價廉物美才迎合到大眾。」外賣蒸飯16元、受歡迎的三餸飯亦只售27元,價錢廉宜,卻能做到「平、靚、正」。肉食由自家公司供貨以控制品質及成本,堅持每朝到市集採購食材,為的就是希望平價亦能做到高質素的菜式。
員工自願減人工 捱過沙士
近年食環署對飲食業加強票控,不少餐廳因此被罰款,甚至停牌。去年年尾,以外賣食物為主的添記因門口位置擺放燒臘而被食環署檢控,停牌七天,對生意打擊很大。「去年停過一次牌,他們常說我們東西放得太出,但我們做食店的不把食物放出來,別人看不到,我們會賣不到。」經歷屢次票控,只好調整運作方式。添嫂回憶開業最艱難的時候是2003年沙士疫潮,全港飲食業生意慘淡,添記幸得員工支持,共度寒冬,「跟員工長久工作建立了感情,非典最艱難時期,各員工都自願減一點工資,共同捱過那段時期。」
大學畢業即接手 控制品質
「媽媽曾經問我,會不會回來接手這個舖頭,因為她想退休,如果我不回來幫手,這店舖可能不會再經營了。」25歲的吳卓邦(阿邦)說。考慮到父母開始年老,難以管理店舖運作,為傳承家族生意,阿邦大學畢業後,便到店舖幫忙,負責日常管理之餘,還學習製作燒臘。新與舊的交替,會否改變經營方式?「保持現況會較好,始終街坊習慣了添記的食物,也知道我們便宜又抵食。」定價對銷售固然重要,除了考慮到薄利多銷,「我們會一直控制品質,自己也會吃,才能確定有沒有變動,從而保持質素;要過到自己,才能過得到客人的胃口。」
添記燒臘茶餐廳
深水埗北河街52號地下
採訪:葉浩昇、賈碧嘉@Foodcaptain.hk
攝影:鄭明川
編輯:陳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