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丁山就讀新亞書院時期,是中大三院之中,反共氣氛最濃厚的一間書院,但自69年左丁山親眼目睹經濟系主任張丕介先生強忍眼淚,於十月十日降下青天白日滿地紅「民國國旗」,小心翼翼地捲好,黯然離去之後,雖然沒有甚麼宣揚,但可以察覺得到,書院親台的色彩漸趨淡化,特別是書院訓導長陶振譽先生退休之後。陶先生主持訓導室,對學生活動控制甚嚴,左傾海報一律不允許張貼,有一些社會系同學傳聞有左派意識,皆小心行藏。那時候的學生會連續數年由經濟系三年級生包辦幹事會會長及評議會(後稱代表會)主席兩個重要職位,例如1966/1967年的李勵圖(後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與劉佩瓊(理大教授,全國人大代表);1967/1968的游應鴻(後為紐約銀行家)與張之昌(退休前為東方海外中國區主管),1969/70的甘偉培。左丁山那年當選評議會主席後,發覺功課追不上,很快便辭職,由新聞系的陳仕銓替補;1970/1971的羅祥國(後為立法局議員,全國政協代表)和王家潮等等,皆為中間偏右的內閣。
因經濟系在學生會當權太久,引起其他學系的同學不滿,1971年各系聯合反「經濟系」,哲學系學生李瑞全貼大字報攻擊經濟系「壟斷黌宮」,卒於1971年學生會選舉戰敗陣,從此學生會改行中間偏左路線,後更全面傾左,與中大學生會一面倒面向中國,甚至響應四人幫的深入批林批孔批鄧運動,這一段歷史,前新聞界資深行家齊禧慶(1976新亞畢業後便加入文匯報,創了先河)知之甚詳。
1976年是中大全面中央集權之年,新亞校董錢穆、吳俊升、唐君毅、李祖法、沈亦珍、徐季良、劉漢棟、任國榮、郭正達諸位先生集體辭職,抗議中大由聯邦制改為集權制,1976年之後的書院校董會基本上沒有權力影響中大事務,錢穆等人辭職後,創辦人先後離開,新亞初創時的反共意識更完全在中大制度下消失,學生會全面親左,捨棄民國,投向人民共和國。今天的新亞學生說新亞先賢反共,並沒說錯,但回顧過去歷史,新亞的反共意識自1969年在港英壓逼下已開始褪色,1976年港府更加強力度,逼使中大中央集權,中斷了書院自治制,碰巧那時候的中大學生忙於向北京四人幫學習,所以中大強幹弱枝,並無受到學生阻力。想不到的是40年後,中大學生會竟然全面反共,捧錢穆出來作招牌!1976年的中大學生會會長和新亞校友齊禧慶不知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