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從署理特首張建宗到十位大學校長先後公開發言反對「港獨」,張建宗更指這個問題沒有討論空間與餘地,彷彿這幾個字是甚麼禁忌,是甚麼老虎屁股,說不得、摸不得。我們不禁要問,這是為甚麼!
小事化大似向政權低頭
首先,大學校園出現港獨字句或討論並不是甚麼新鮮物事,幾年前港大學苑就已經刊登過相關討論文章,可也不見得引起校園甚麼熱烈的討論及回應,直到身為特首的梁振英把文章放在施政報告內煞有介事的批判一番,殺氣騰騰的說要警惕警惕才令大學校園、社會熱烈討論這個議題,成為爭論焦點。今次中大校園張貼「港獨」的橫額海報,情況不會比學苑刊登相關文章嚴重,也遠不及「恭賀」官員兒子過世那樣引發市民強烈反彈,現在一眾官員、校長來個齊聲譴責批評,客觀效果只是令事情鬧大及惹來更多關注,對回復大學校園平靜毫無幫助,實在是小事化大,多此一舉。
其實,十位大學校長就「港獨」這政治問題聯名發表聲明非但無謂及無必要,更有向政權低頭之嫌。大學校長地位尊崇,本該超然政治之上,不受黨派、政治利益左右。他們的責任是保障大學的獨立自主,讓教職員、學生能在自由、開放、寬容的環境做學問,鑽研、思考不同的問題。十大校長的聯合聲明卻儼然為大學設定思想、討論禁區,要令某個敏感的議題在校園內消失。這根本完全不符合大學的理念,甚至是在傷害大學的自主、自由,大學校長的做法可說是失格失職。
何況敏感議題、課題比比皆是,港獨只是其中之一,其他如科研上的複製技術、一些宗教理念的討論同樣有爭議性,同樣可能觸及道德與法律的界線;若果大學校長們要一一發表聲明反對一番的話,只怕聲明發之不盡,也令大學師生職員暈頭轉向,不知所以。
更令人擔心的是,十位校長罕有就港獨問題發表共同聲明,反映的是他們在強大政治壓力下低頭,自甘成為收縮校園學術、言論自由的幫兇。開了這個惡劣先例,日後任何政治爭議再起,十大校長、八大校長隨時又要在北京或中聯辦壓力下表態聲討,不斷要學生會移除某些海報、橫額、刊物,忙得不可開交。可堂堂大學校長居然變成政權的工具打壓異己異見,若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還在世,只怕他要為香港大學校長們的墮落而嘆息不已!
大學理應是新思想搖籃
回到港獨這個議題。從政治上看,從香港的憲制安排上看,港獨的確沒有實現的可能性,支持的市民也甚少,主流政治團體更是清一色不贊成。若果有人以非法或暴力手段推動港獨,更大有可能違反法律而被追究。但是,政治上、憲制上不可行不代表它就是言論、學術禁區,更不代表社會沒有討論的空間與價值。
正如我們一再強調,言論自由保障的不僅是老少咸宜的課題,還包括一些小眾、偏激、爭議性的議題,只要有關言論沒有對別人的權利自由構成即時的傷害,相關的討論、意見不該受到政權與法律的壓制,不然言論空間將會大大削弱,任何新想法、點子也難以出現。大學歷來就是新思想、新理論的搖籃,它需要有更寬廣、自由的探索空間,它需要打破各種框框與禁區。若強行為言論、思想劃界,大學登時失去該有的活力,甚至成為困住年輕人思想的牢籠,有甚麼理由要這樣做呢!
港獨本身也有一定的研究價值,例如從歷史學方面可研究為何戰後殖民地獨立的潮流沒有影響香港,例如在憲政上比較不同的分權、授權模式,再觀察獨立的可能性;又例如蘇格蘭、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獨立運動對香港的啟示……等。要是認真做研究,認真討論的話,這些課題有甚麼理由被打壓、被禁止呢?難道香港要像內地大學那樣禁止討論普世價值、西方制度嗎?
梁振英當年大肆鞭撻港獨是為了挑動社會矛盾與分化,從而增加自己的政治本錢,滿足政治野心。現屆政府、十大校長現在走上梁振英的老路,他們也想借此撈取政治本錢嗎?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