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高官上中國文化課 - 馮睎乾

給高官上中國文化課 - 馮睎乾

不少官員及「愛國者」,總喜歡提醒市民是中國人,要學習中國文化,可惜這種「愛國」呼籲跟「港獨」口號一樣,空洞無物。我現在就從儒家角度,點評一下時事,且看那些達官貴人,有否資格談中國文化。
恭喜高官喪子,常人自可斥之為冷血,但受過儒家文化薰陶的官,可不能這樣說。正如《基本法》約束政府,而非市民,儒家理念規範的,也是統治階層的「君子」(即今日的高官),而非「小人」(即現在的平民)。君子被奚落,該作什麼反應?孟子說得明白:「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於禽獸又何難焉?』」(《孟子.離婁下》)大意說:君子愛人敬人,人必愛他敬他,若有人粗暴橫蠻地對待他,君子就會反省,自己是否不仁、無禮、不盡心?如果不是,那橫蠻者就是妄人,像禽獸一樣不可理喻,既是禽獸,君子又何必仇恨他呢?
孟子的觀點,跟今天很多自覺道德高尚的人不同:後者相信,有人「待我以橫逆」,不必理會他何以這樣,群起攻之即可;孟子則認為,君子受辱,必先自省,思考人家何以這樣說,反省後,覺得對方無理,可視他為禽獸,不必仇視。教育局長楊潤雄聽了這番歪論,可能說:「呢啲人居然叫『亞聖』,由佢教育中國人,我擔心。」
教大民主牆的「恭喜」,是嘴賤;其他大學民主牆的「港獨」,純粹表達一種烏托邦願景,則是天真。天真和嘴賤,皆不犯法。老百姓辱罵當權者,古已有之,不妨看看公元前六世紀的鄭國。子產執掌鄭國政事之初,大刀闊斧改革,增加賦稅,百姓怨聲載道,有人作歌:「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左傳.襄公三十年》)意思是:「呢樣又納稅,嗰樣又納稅,邊個殺子產,我一定幫佢。」算不算刑事恐嚇?
鄭人又這樣侮辱子產:「其父死於路,己為蠆尾,以令於國,國將若之何?」(《左傳.昭公四年》)意思是:「阿爸橫屍街頭(子產父親遭亂賊殺害,死於路上),自己心腸又毒,國家由佢領導,仲唔一鑊熟?」抽死人水,傷口撒鹽,涼唔涼薄?當時很多人在鄉校(地方學校)非議國政,有人建議子產拆掉鄉校,但不停被民眾恐嚇、奚落的子產居然反對:「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鄭國的「民主牆」,全賴子產這樣的賢相,力保不失;幾年後,國人明白子產賢德,他終於民望大升。子產維護言論自由,孔子稱他「仁」,千多年後韓愈亦作頌表揚:「維是子產,執政之式。」即以子產為執政者榜樣。
「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是聖賢治國,展示了優良中國文化;特區高官和因利茍合的「愛國者」,是地痞政權,體現的是劣質中共文化。真正熱愛中國文化的人,會擁戴一個根源於共產國際,文革時肆意摧毀傳統、弄死無數知識分子,至今仍然箝制人民思想、言論自由的政權嗎?愛國是好事,但把媚共當作愛國,那就是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