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在近日大學標語的爭論聲掩護下,竟提出要香港特區政府於珠海租地建「香港村」,發展居屋給香港人購買;甚至假借香港年輕人的名義,說後生仔上樓難,每年只得5,000個居屋是「杯水車薪」,因此年輕人可以買珠海樓,應用好「大灣區機遇」,無奈香港人近年「越來越排外,對外闖欠缺動力」、「很多年輕專業人士都不願北上發展」云云。
李慧琼以澳門發展橫琴作為例子,來說明這計劃的可能性,可是立即就說漏了嘴:「珠海都想多些人來生活、工作、旅遊。」問題來了,明明就是珠海人想來港澳生活、工作、旅遊,為何反過來港人要去珠海發展呢?人望高處,水往低流,究竟是香港吸引大陸人來居住,還是大陸吸引香港人去居住呢?如果中國發展好,為何香港的年輕專業人士「不願北上」?例如李慧琼是會計師,周浩鼎是律師,如果他們北上發展,無論是專業工作或者從政,相信全香港無論黃絲或者藍絲,都會全心全意祝福他們,從此為中國大陸盡心盡力,不要再回港「大材小用」了!為何這些人自己口說一套,做就另一套呢?
中國殖民要賣港賊配合
事實上李慧琼的建議,也不是全無可取之處;的確香港已經過度發展,特別是對低學歷低收入人士而言,留在香港的發展潛力極低;亦因此近年每日150人的單程證配額,由於來港者不需要好似非中國籍人士般,先通過資產住屋審查,來到香港後就聲稱樓價太貴,或離婚後租住不起,然後就向社會求助,變為社會的負擔。
既然民建聯認為香港發展前途在於大灣區的「中港融合」,因此最能幫助香港解決問題的,就是特區政府根據香港《基本法》22條(4),向中央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反映降低單程證人數,對非中國籍人士的資產住屋審查,把不符資產收入,以及無法自力租住單位的團聚人口,以一筆過撥款資助這些人口,在中國大陸團聚,而非在香港團聚;這種新的移民政策,不但比起北京市政府驅逐外來戶的做法仁慈,也比起英國政府以至法院判例,對非歐盟人口在英國團聚要每年收入18,600英鎊的條件寬鬆;既然香港的將來在於與珠三角融合變成大灣區,以民建聯的說法:「大家都是中國人」,因此為何要分彼此,偏要在香港來團聚呢?有時候真的搞不清誰是「港獨分子」!中國這麼大,前途這麼光明,有全國競爭力第一的深圳不去,卻獨獨要來香港,真的奇哉怪也。
年輕一代痛罵這些人為賣港賊,以及連副局長喪子也要嘲弄,就是受到這些「殺子」式的政策,受到最深遠的禍害;同一班人可以一面說香港土地不足,要填平船灣淡水湖,一方面要引入更多大陸人口;同一班人說香港人口老化,說香港需要更多年輕人口,卻同時質疑年輕人何不北上發展;這些完全相反的政策如果執行下去,只會導致一個結論,就是中共就是要趕絕香港年輕一代,全面滅絕香港人,換來「聽教聽話」,被中國民族主義與對極權愚忠雙重洗腦下的中國殖民。因此香港人叫中國移民「返大陸」,這些人就說是「排外」、「歧視」以至「納粹法西斯」,但親共政黨叫香港人去大陸,則變成「擴闊視野」、「增廣見聞」、「對外闖有動力」了!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究竟為何要「溝亂」兩地的人口?明明兩地的法制與社會如此不相同,為何「溝亂」會更好?其目的何在?輸出高技術人口,再輸入低技術的人口,這種政策不是想「整死香港」,還能達至甚麼?
林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