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副局喪子」事件發展至今天,並未有因為事發已有幾天而被丟淡。如果你將梁游支那宣誓事件相比,不難發現當中有九成相似,看來結局也差不多,黨報急不及待表明應立法禁止宣揚港獨,言論自由要有限度,猶如德國禁止宣揚納粹云云。當日譴責「支那宣誓」者,不少屬中間溫和派、學者等非建制民意,佢哋本來以為只是一場道德批判,誰知最後共產黨亮劍,乘勢而上藉此上綱上線,佔領道德高地後,挾所謂民意用粗暴手段釋法,先DQ梁游,然後再選擇性DQ另外四位民選議員,長驅直入,香港人奈之何。稍有反省能力者,已知中伏,但恨錯難返,只有捐錢比四人打官司。
橋唔怕舊,最緊要有人會受,DQ議員案尚未完結,今次又故技重施,藉小學雞「恭喜」大字報,搞一場所謂泯滅人性道德批判,教協、道德L、泛民又再次中招,同陳恒鑌、元秋、黨報、中聯辦幕後製造之輿論站在同一陣線,由林鄭將本來不相干的兩件事:「恭喜論」與「港獨論」綑綁一起,已經露出馬腳,她在背後發動馬時亨、張仁良、楊潤雄等,追殺貼大字報者,一口咬定是教大學生所為,表示不適合為人師,向教大施壓DQ其學籍。
第三次道德戰爭
如果發展到今日,教協、道德L及泛民仍睇唔到林鄭幕後政治操作,繼續協助林鄭及西環去打道德聖戰,為整治教育界,言論自由及廿三條立法輿論工作鳴鑼開道,究竟是蠢是儍,定係道德光環上身放唔低呢?即使真係教大學生所為,亦只是小學雞言論,竟然動用到特首、教育局長、校長、立法會議員聯手施壓,將校內錄影帶交予傳媒作公審,誓要DQ學籍,所動用之力度完全不成比例,究竟真係為蔡副局長抱打不平,定係藉機發動道德批判,達到政治目的?喪子之痛竟然變成為政治鬥爭工具,林鄭用心,豈是純潔無私的大愛包容者所能理解?
大家記得這種「道德戰爭」源於林慧思粗口罵警事件,明明是警察執法不公事件,忽然變成了老師講粗口的道德批判,將警察與市民分化,種下仇恨。第二次是「支那宣誓」,先上升至辱華,發動一群以丁新豹為首的歷史學者幫口,然後釋法,最後擴大化,趁機挑出劉小麗、羅冠聰、梁國雄及姚松炎DQ。今次「恭喜論」已經是第三次。共產黨明知普選走數,道理上難以服眾,爭取到香港民意,於是就訴諸情感道德,針對「粗言穢語」、「涼薄無人性」、「辱華」旁枝末節,上綱上線,收編香港民意。香港人不認識共產黨史,對三十年代延安整風運動更是一無所知,當時老毛打擊一大片知識分子,將思想、表達、言論自由,收服到黨的意志之下,令大家甘心放棄自由,就是用這些方法。
很快就到月中,佔中案第一批被告開審,這是香港「大審判」開始,何君堯已瞄準要求港大解僱戴耀廷,看來很快輪到中大的陳健民,整治香港知識分子的部署,已經寫在牆上。整風運動就是要其他學者為明哲保身而收口,知識分子失去了集體力量,政權就自然可以予取予攜。
石永泰、譚允芝、林定國、李國能、張仁良、沈祖堯、呂大樂、張文光……看着一個一個成為政治棋子,能不心傷?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