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起事 - 陳寶珣

九月起事 - 陳寶珣

九月起事,大概也是港獨後生們吹噓的時代革命的一部分。校園內貼出幾張香港獨立橫額,擾攘一輪,自以為可堪媲美史上那一場轟烈的事變,建立他們空中的香港國又近一步,原來卻沒有丁點讓人覺得有理有節的情節和內容 。
要港獨好呀,你好好去辯明它好嗎?到將來連辯明的機會都沒有了,可以怪誰呢?這一場國內生與本地生對陣,本來起碼可以是一場大學生級別的對話,主張港獨的在人前只表現出小學級別的青年意氣,國內的也只繼續他們崇尚的中國式霸道,大家旨在宣洩而不在說明些甚麼,表現低等得讓人扼腕。國內生來踩場好呀,把不合理的國族觀,國與本土之間的權與限,都坐下來說個高低明白多好?佔理的一方把橫蠻的一方說得詞窮,真理於是有了辯明的可能,說不定能把幾個大陸生說成了朋友同盟,豈不更是辯明真偽的最大樂趣嗎?大學不就應該是這樣有意思的一處地方嗎?奈何港獨學生們似已自甘於被睇死成一幫不入流的烏合之眾,親痛仇快,唯他們自我感覺良好。
中大校長於九月七日起事才不久,已向學生,師生和校友廣發電郵,與學生劃清界線,一力要打擊港獨的任何討論於萌芽。作為校友我收信即回,提醒沈校長言論和思想自由是大學的基石,他可以不同意學生的意見,但請他無論如何要捍衛他們的。
我們的大學校長是些甚麼人呢?看一看行將飽食遠颺的馬斐森如何在港大開學禮上開章明義叫同學們貴客自理,看一看滑不溜鰍的沈祖堯如何切割,汲汲於埋葬一所大學的理念。至於張仁良,教育大學的校長沒想過如何去維護、教育學生,卻忙不迭拿學生來公審,以年青學生未來的前途來墊自己將盡的。教育的本義,和這些校長們去說,大概如同向法利賽人講聖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他們全是失德的人,更別說要他們去明了。
香港的大學沒有像蔡元培這樣的校長,當然更不會有像劉和珍一樣的學生。不是要叫誰去赴義,為香港而死,但要不致於讓自己所作為的,到頭來只餘荒謬,才算不枉這糊塗一場吧。政治犯們的犧牲,起碼感召了人的良心,只是像港獨這一幫青年的爭取,一樣都不會爭取得成,連本來要維護他們的,都無法找到維護下去的道理,更別說拉攏到幾多潛在的盟友,打擊你的對手和敵人了。他們只在為敵人堆砌好最後的藉口,來碾滅他們所要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