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張西望》的低俗 - 馮睎乾

《東張西望》的低俗 - 馮睎乾

十年沒看《東張西望》,前晚不經意看了半集,十年不想再看。它報導油麻地「豪宅」雙屍案,草草介紹主角背景、事發經過後,竟突兀地轉為探討「凶宅」定義,還誠意十足找來專家,分析命案後樓價跌幅及下跌因由,這部份比慘案報導得更專業更詳細,最後主持人不忘以輕快語調提醒觀眾:炒凶宅也是商機。凶宅也有商機,正如每朵烏雲也有銀邊,不愧為充滿正能量的娛樂節目,真係估到你開頭,估唔到個結尾。
電視台畢竟是觀眾的一面鏡,即時新聞報導此案,反應最熱烈的留言也說:「住一樓嗰啲多得佢兩個唔少,間屋賤賣都無人要。」除了香港,我想不出還有哪兒的人,一見跳樓,即條件反射關注樓價,真是比鬼古更恐怖。從前讀《論語》,說孔子退朝回來,見馬廄燒了,只問:「傷人乎?」不問馬。現代版《聊齋》可以完全沒有鬼,因為最靈異的都是現實,比如這則短小精悍的〈跳樓〉:「有人墮樓,眾皆曰:『樓價跌乎?』不問人。」百年後,若有史家爬梳出那些網絡留言,分析起《東張西望》的報導取向,他們會怎樣評價今天香港人呢?我很好奇。
電視節目要探討這雙屍案,較正路的做法,不外乎請教「專家」,談談分手後該怎樣保持安全距離,或聽見鄰居爭吵激烈,該怎麼辦等。但《東張西望》偏要由跳樓講到樓價跳樓,最後提醒你執跳樓貨,製作者的道德水平要跳幾多層樓,才拍得出如此品味低俗的節目呢?品味涉及美感、學養、見識、思想和經驗,最難培養,卻最易敗壞。一個人有什麼品味,決定他配有什麼人生;一群人有什麼品味,決定他們配有什麼社會。教育決定品味,而對很多人來說,電視機──不是學校──決定了教育。社會腐敗,必自品味始;人生失敗,亦自品味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