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昌在德國讀完大學到美國大學拿了個社會學博士,皈依佛教到印度學了幾年神學,回港在電燈公司做公共事務幾年,經在港做客座教授朋友介紹來我工廠當分廠總經理。工廠不大只有百多人,這樣的小廠當總經理要落手落腳緊貼車間生產,但仁兄讀社會學讀佛學,想着的都是抽象概念,怎還有落手落腳做事的本能?我沒想到這點,錯用了他做分廠總經理,是我的錯。我們這些紅褲仔出身的人,見到博士自然會給他冠上光環,被虛榮蒙蔽的錯無可厚非。
當時管理學大師Peter Drucker的著作很流行,紹昌看了,我也看了,儘管我對Drucker寫管理以經濟學一樣的抽象論述存疑,聽他說他的看法後被他說服了,我反而對我自己認為「抽象」的看法存疑了。我們說一個人是聰明剔透大概就是這樣的吧?思想激盪是另一種春藥。
但他做經理是個災難。他沒有貼地的感覺,不知工廠每天的運作是做一個決定解決一個困難,連接問題解決生產在進行的。若沒有人敢膽揸弗做決定,生產便停頓下來,損失人手時間不計其數地昂貴。他卻完全沒有感覺,只在問計劃哪裏出了錯,恍如活在另一個星球裏。他不食人間煙火,見到有意見分歧,人事衝突,馬上避開不沾鍋。要是有人做得不好,他只隻眼開隻眼閉,永不敢炒人。真正想做好工作的同事看在眼裏,彷彿陷於泥沼的無奈中動彈不得,士氣低沉,整間廠烏煙瘴氣。每次跟他商討改變做法他都理論多多,最後我無能為力將他從象牙塔上拉下來貼近地氣,他給一個NGO聘請往東南亞做一個國家的總領事。他走運了,兩夫婦住一間大屋,有個大花園和游泳池,兩個傭人,一個廚師,唔講得笑。做了多年了,每次回港見面他都笑容滿面,唉,NGO的錢就這樣花掉。
創業者須有急先鋒心態,所有事情都「應該是昨天發生!」。有勇氣做決定的決斷,就是錯了,可以改,沒有為未來孤注一擲決斷的勇氣,事情就被卡住了。未來是不可知的,所以我們要做決定跳落河流逐浪而往,摸着石頭闖將來。
不敢做決定,你是阻住個地球轉,等待你決定才能工作的人,就只好呆坐等待着。創業行動要快速,不只是因為做得越快越便宜,更重要是,做得快錯得快,學的也越快,進步也越快。創業的里程碑就是進步。
而且,每一個創業都是個innovation,一個創新,一個新的知識發現過程,「做着人有你有,而不是貨品,做法和質量方面有創新的,為何要創業?」我們解決了一個問題;咦,這事原來是可以這樣做的!每一次驚喜都是個新知識的發現,以後這知識做決定時便用上,這就是進步,最少做生意是這樣。沒有實踐談不上進步,做生意不走進「野獸的叢林裏」,敢冒風險做決定,是紙上放屁,不僅無用,還拖累了別人。夠膽做決定,勇於承擔風險,縱有失敗,亦成功在望。要怕,你不如打份政府工好了。
紹昌說,做生意是profit maximization。我說不,你說的是Luxury貨品。Luxury貨品賣的是上流社會的優越感,慾望的體香,人望高處膜拜的偶像,虛榮無價寶,上流社會塑造出來的名牌效應,一種institutional value。這種社會制度賦予上流社會的傲慢,予有需要的人是極大的滿足。看看有錢太太花在衣着時裝的時間,就知對她們有多重要了。名牌賣的是身份,賣得貴才有身價,做這樣生意當然可以是你說的profit maximization。但我們做的是大路貨,我們不能賦予他們名牌的美夢,我們剩下選擇就只有實際的貨廉物美了。
Profit maximization是賣家的理想,也是他的價值標準。賺錢不是賺的利潤越高越好的嗎?不是,紹昌!我們的生意是大眾生活的實用貨品,我們必須貼近顧客需要才能生存。顧客需要的基本是他們的價值觀,這標準是甚麼?顧客要的當然是value maximization,毫無疑問。貼近顧客的需要,我們先要代入他的價值觀,採用他們的價值觀來衡量他們的需要,否則我們只是在瞎子摸象,不是很儍嗎?
我們先將顧客value maximization的標準作為我們的價值觀,然後將貨品的用料、手工等質量做到最好。一件好貨品拿在手中,以顧客的價值觀去設想;作為顧客,這貨品我最想買到的價錢是多少?就以得出來的價錢作賣價就對了。
但若然定價太低蝕本怎麼辦?你的蝕本是顧客的所得,是沒有浪費的。顧客感覺價錢實惠賦予你的價值,最後給你賺進的比蝕去的多許多。當你這次賣得太便宜,貨品通常也會賣得不錯,數量多了,你蝕錢的機會細了許多。而且,做得多了,你會產生直覺定出的價錢不會令你蝕本。冥冥中有共生共存直覺產生的好處,令我們定出個最好的價錢。這是於賣者和買者都是最好的價錢,互相賺進的也最多。神奇?是,是神奇。但當你全心全意站在顧客一邊去設想你的生意,拋棄自己價值觀,讓自己的意願投進顧客的利益裏,你便得到最大的利益。
這一陣子看兒子創業,做的是食店,我們到巴黎做得最好的餐廳取經。到了七八間餐廳,其中兩間給我印象最深刻,一間做意大利菜的Pink Mamma,外面排長龍,七點半去到要等到九點半後才會有位。另一家是做法國菜Le Comptoir du Relais,怕排隊我們下午四點才前往吃午飯,也要等上二十五分鐘,吃完覺得還是值得的。他們都有個特點,環境裝修亮麗,佈置簡單但予人年輕活潑chic的感覺。食品是second best稍遜上好的菜,價錢卻是中下大眾化的便宜。都是價廉物美,good dining的大眾化,以顧客價值為先做出來的好成績。
在巴黎,兒子去買了包米回來,包裝膠袋印上大字Sushi Rice,旁邊一位穿着和服的日本美女,她背後是日本塔廟風景,一看認定是日本米,但細看下面很小的字說明是意大利米。米很黏糯很不錯,但不是日本米,這樣的廣告沒有說謊,但是老實嗎?又不是。廣告吸睛為上,可能無法不誇張,但這只可以是貨品的包裝,做生意你卻非要實事求是不可,不真不假的曖昧不是做生意之道。
做生意不是包裝,你是要毫無保留投進顧客的價值觀裏,浸淫其中,用那裏的感受做你生意的決定。生意不是廣告,廣告帶你幻想,生意帶你貼近顧客的人間煙火,吃着他們飯裏的味道。感覺着同樣的氛圍,你便知道該賣的是甚麼和怎樣價格的貨品了。我不相信你可以用理想去做生意,或以虛榮去仰望。市場是真實,是殘酷的,因為太現實了!但這是站在顧客價值觀裏的現實,否則必被顧客遺棄。生意失敗永遠是被顧客遺棄所致。顧客無情,因為市場是無情。但是,你的客人不是市場是人,你必須對顧客有情,有情才能全心全意投身顧客的感受裏,感同身受不差分毫地為他們服務。這是最健康、最富足、最快捷成長和與顧客關係維持最長久的生意。我們要Maximize的是顧客的價值,不是着眼我們的利益。詭秘!不,是神奇!
黎智英
壹傳媒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