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be Bryant在Twitter發起了#i challenge的遊戲,Tag了幾位NBA球星,給予他們不同的挑戰,例如要求來年進入最佳陣容一隊等等不同的目標。這種挑戰是一種壓力,但也是一種動力。睇得起你Kobe才會挑戰你。
這方面,香港家長不能隨便學,因為香港的小孩已經心有千千結,你再挑戰他們來年考第一/升上名牌小學,於心何忍?
Kobe不會找我,我唯有挑戰自己。曾志豪,#ichallengeyou,一個月內進入「無肉無求」的狀態。
無肉無求,不吃肉,點解呢?
小弟天生一副骨格精奇,或許賤肉橫生但實無太多贅肉,所以不是為了減肥。或曰是否要積陰德贖罪?Well,以小弟的中箭經歷,或許贖得太遲。最主要是,好奇。
我過去幾十年都是無肉不歡的食肉獸,有時和同事開會,見我豬扒配雞腿加條臘腸,委實驚人。所以我想試一試,無肉的滋味如何。就像有錢人突然從山頂走到地面然後要試幾日無司機接送無鮑魚食的日子。就是這般,好奇。
還有一點,「無肉」是意志的體現。你要把自己當成唐僧,身邊豬朋狗友就像妖魔鬼怪要來誘惑你,「食啦碟椒鹽豬扒真係好香㗎」。我能抵抗偷食的誘惑嗎?
文章見報時,我已經自我挑戰了一個星期。
不能一步登天,不能第一日就全面斷肉,適得其反。有朋友試過無肉一年,他教我,由少肉開始。
一日三餐,其中一餐無肉,譬如午飯,堅持兩三日,逐漸加大力度至三餐全無肉。
另外就是肉的定義,由緊至寬。例如起初只把「牛肉」定義為肉,豬鴨雞魚照食,適應無肉的日子,習慣從Menu找到無肉的菜式。
慢慢擴大「肉」的定義,到最後便是「天下無肉」。
蘇東坡當年的境界﹕「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我挑戰你蘇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