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到0膠用 - 鄧達智

如何回到0膠用 - 鄧達智

今日提供的網上照片拍自70年代,背景為后海灣白泥海邊,那是一個膠袋及塑膠製成品(例如廣泛應用,讓地球更難消化的發泡膠)充斥在我們生活空間,卻未濫用,方便飲用水瓶、發泡膠飯盒未普遍使用的世代,那時所謂垃圾大部份為有機物質,人們品行檢點;香港學校及公民教育已將「各家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等華人地老天荒壞品德潛移默化改善並推行在當年小鮮肉一代,隨「清潔香港」運動,逐步將一般中國人視垃圾如無物,兼隨便扔擲的品性改善過來。
那是一個走在巿區繁華路段,或新界寧靜泥路上0膠的世代;隨處可坐、可卧,海洋幾乎處處伊甸園,無用垃圾分類,更無海洋被塑膠吞噬的威脅。
簡單一句,那是0膠與普膠分水嶺的世代。
在此之前,人類存在着原子彈、核子彈及生化武器毀滅地球的恐懼。
這之後,不用開戰,人類每天為扼殺自己生存空間,懵懂虛耗地球資源的同時,製造超過地球負荷、包括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各式膠類垃圾。
我們能否回到0膠用的世代?
非洲國家肯尼亞,勇敢釜底抽薪放棄發展大過天,經濟指數是硬道理的富裕、尤其新富國家信奉的規條,立法將國家推回不生產,不使用的0膠面貌。
香港及中國都是極度生產、使用塑膠及一應系列產品的地區、國度,而我們在垃圾分類,減輕製造垃圾,0膠用的態度與行為上,皆為世上落後地區、淪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