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習做一個不夠體面的人」為題致辭的湯錦婷同學,憶述說班主任曾忠告其父母:做人不夠圓滑,這性格有好處,但出來社會會吃虧。
湯同學做過什麼,以致班主任會擔心她將來。一是有份站在吳克儉的座駕前面要求對話,如今風氣之下,亦可等同圍堵威嚇局長對話。二有可能是曾經組織學生要求中午可以在校外用膳,過程與態度如何,不知是否讓校方覺得這學生會主席不懂妥協、不知進退,反而有理變吃虧,不知情者無從論斷。
即使實情如此,校方訓導主任班主任也大可趁這機會,跟個性堅執的年輕人分享大人的經驗:以柔制剛、外圓內方、態度溫和而立場堅定、傷及對方尊嚴則注定破局……諸如此類。
這位班主任,我願意相信出於真心為同學好,而不是怕校內多了一個「麻煩製造者」才苦口婆心,從她家長入手維校內的穩。但湯同學才中六,就希望她學懂圓滑,聽來讓人心酸。
香港教育從幼稚園起,本來就擅於磨平學生的稜角,香港社會環境一向擅於消滅個性,不太歡迎太有個性的人,人的肉身比靈魂脆弱,最初個性鮮明愛恨分明,滿身稜角,不斷吃虧直到吃不起,走到人生中場,又有幾多還能一如最初,沒有從跳脫的孫行者馴服成跟大隊的綿羊?在這個不鼓勵你追求夢想的地方,即使那夢想就是做業主,要買樓,跟自古以來成年人的理想一樣,但過往的務實,今日也變得有點不切實際了。追求如此務實的理想,也要付出驚人代價,試問是堅持自己個性不怕得罪人容易,抑或漸漸會看人眉頭眼額做人容易?做到老闆,也不敢在更大的老闆面前講個性,更何況打份工。所以,放心,做人圓滑不必學習,只需在社會上翻過幾個跟斗摔倒過幾次,就會為時勢所迫,立時又圓又滑,那種滑不溜手面面俱圓的人,例如一邊聲稱自己也用廣東話唱國歌,同時又認為從小就應在家學唱國歌的葉劉淑儀女士,這種意圖兩邊不得罪的油條,從來不缺。多少講原則有所執着的少年人,長大後漸漸變成自己曾經討厭過的人,回頭未到百年身,可惜已是老油條,有如所謂報應,只差時辰未到而已。說遺憾太沈重,只恨付不起堅持稜角的代價,無人有資格怪罪。
年輕人最可愛又可貴處,是在青澀時期還不懂得天高地厚,不顧什麼體統,難得的直率,轉眼即逝;你叫一個未畢業的學生,要她做人要圓滑,大家都是在世界洪爐裏被催促成老成世故之人,真有相煎何太急之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