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傳來內地網民笑話:沒文化真好。此笑話大概是舊聞,不過對照近日的新聞來讀,頗有諷刺意味。
笑話如下:前幾天去杭州遊玩,走到「岳母刺字」雕像前,聽到一個男子說:「也就岳母捨得刺女婿,親媽媽絕對不忍心幹這事。」瞬間其他遊客安靜了。走到雷峰塔下,這個人又感嘆:「毛主席真好,還專門給雷鋒同志修了一座塔。」一下子,大家就沉默了。結論,若想心態好,就得文化少。
黨就是要人民的文化多。星島日報8月29日報道:「中央嚴格統一規範教科書,植入紅色基因,防止西化,國家統一編寫『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要更好地『強化國家意志』、『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社會主義教育觀』,新編語文教材增加古文、古語近130篇,增加『革命教材』如『白求恩』,『雷鋒』,『董存瑞』等介紹。」中小學生經過這樣的教材教育,大概會分得出岳母與外母,雷峰塔與雷鋒同志的不同了。
台灣方面也來革新語文教材,廢除四書文選,大削文言文如唐宋八大家的範文,改為增加白話文和日治時代的文選,引起余光中、白先勇等民國膠的聯署抗議,換句話說,台灣去「中國化」日趨明顯,十年後在哈佛研究院,大陸學生與台灣學生同處一室,講中國歷史文化或會牛頭唔搭馬嘴。
香港教育界能否傳授中國歷史文化而又能防止馬列毛主義毒害,講西方人權自由法治而不是北京式的法治(依法治國,依法治港,黨大於法,企業設黨組書記),學生是否懂得講「求仁得仁」像梁文道(8月27日蘋果日報)而不是像石永泰的「出得嚟行,遲早要還」,左丁山不敢樂觀。香港的學生,以前18歲19歲入讀法律系,三年畢業,對通識教育(尤其是中國歷史文化),沒甚麼時間修讀,如何認識法律以外的理論,視乎個人是否多讀課外書而定。今年入讀中一的學生,未來六年修讀的中國語文、歷史科,在蔡若蓮副局長有權「話事」的情況下,不排除會被慢慢植入紅色基因,有智慧的家長要懂得為在家學生消毒才好!例如「國歌法」一旦在港實行,如學校教材沒寫入,老師不講的話,家長便要為子女打補針,講述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由來,作詞人田漢如何成為右派被批鬥逝世,他填詞的全部歌曲(包括國歌)曾被全面全國禁唱,到了1978年才得到平反!將來有了國歌法,學生應當知道國歌的政治鬥爭史,才算真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