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綸老闆拒退休:做校服有社會責任

金綸老闆拒退休:做校服有社會責任

【開學日】
【本報訊】開學使費年年加,家長百上加斤。56年老字號校服店「金綸服裝」今年單是來料價已上漲一成多,惟該店老闆林松坡堅持只賺微利,僅加價5%以下,「我哋(做校服)有個社會責任」。年近九旬的林松坡稱,只要一日「行得郁」都會繼續經營老店,最想看見學生穿新校服時「着得好睇」。
金綸現為超過200間中、小學、幼稚園供應校服,總店位於太子,佔地3層。現年89歲的金綸校服董事總經理林松坡表示,現在幫他打理業務、修讀工商管理的兒子曾勸他將舖位放租,「我個仔直頭叫我『喂,爹哋,不如唔好做啦,收租好過』,但我答佢『唔得』,我哋有社會責任」。

金綸老闆林松坡未認老,誓要工作至「唔郁得」。
何頴賢攝

「見佢哋着得好睇有滿足感」

林松坡口中的社會責任,第一是不大幅加價,第二是不失信於學校,第三是與員工甘苦與共,「講真70、80年代(校服業)就好做,人工又平、利潤比較好,講緊可能有十幾%利潤,𠵱家就得返5%……好似今年入貨價,其實(增幅)超過百分之十幾,我哋惟有拉上補下,同埋都要考慮吓學校」。現時不少學校由家教會指定校服承辦商,林松坡指部份基層家長確有經濟困難,「都會有佢哋負擔唔起嘅考慮……唔會(加價)多過5%,寧願微中取利」。
林松坡認為校服最講求質素統一,「因為學校一路信賴我哋;如果學校話要呢款布,你就要承諾、保證之後都用呢批料,唔係下年改用其他料,校服就唔統一」。金綸為保持質素,寧少接新定單,也不將貨就價、偷工減料;正如本報攝影記者邀請他拿直尺、在工作桌上扮「開料」(計算布料可裁出多少衣服樣版),他亦耍手擰頭,「唔識又扮識,咁咪做假?」他稱其出品「瞌埋眼着兩年」完全無問題,「見到佢哋着得好睇,自己就有滿足感」。
林松坡1961年創辦金綸,員工都稱他為「阿闆」。林指太子總店「每月租出去都可以有幾十萬,其實同𠵱家賺嘅差唔多」,惟他不願看見90多名員工失業,「做人道義上,佢哋過去同你一齊努力幫手賺錢,𠵱家賺咗錢就唔做?咁唔係太好,算啦,過得去就算」。阿闆還未認老,誓要工作至「有日唔郁得」,期望繼續在校服行業盡力而為。
■記者葉偉東

金綸總店設小型工場,即場為校服加校章、改褲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