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維重創德州台裔氣象學者:天災加人禍

哈維重創德州
台裔氣象學者:天災加人禍

四級颶風「哈維」(Harvey)橫掃德州,至今釀成至少30死。這次美國十多年來最強風災,教曉大眾甚麼?
駐美記者:唐芷瑩 加州聖何塞市報道

聖何塞州立大學(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科學院氣象及氣候學教授,亦有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合作教育項目的台裔博士喬森(Sen Chiao)認為,自然災害的成因涉及天然及人為因素,故每次都是為人類上了寶貴一課。

全球暖化是哈維成因?

美國總統特朗普不認為暖化是真議題,曾表示全球暖化是「惡作劇」。今次哈維在境內造成巨大破壞,他也前往當地視察災情,再激起探討氣候變化是否哈維元兇的爭論。喬森表示,導致風力強勁和大水浸的因素很多,「海水溫度升高是會為颶風提供能量,理論上暖化會使空氣更濕潤,成為颶風『燃料』,惟還要配合其他因素,如哈維移動慢增強風力。加上當地早前下過雨,土壤無法再吸收更多水」。他補充,「德州10多年前受過大風災後,沿岸城市有大量建設發展,但政府的防洪措施有否做好?是更值得探討問題。」

我們又能否透過實踐環保,減緩全球暖化來避免天災?他認為,這個方向是對的,但「很難對天災下個絕對的定論」,現在的短期的科學研究還未足夠引證。

民眾防災意識匱乏

喬森表示,這類的颶風,國家氣象局和國家颶風中心,只能於幾日前發預警讓大家提防,所以日常的防災意識非常重要,「接到預警後,大家反應總是很大分別,有人會有賭博心態『看看怎樣再說吧』」,結果來襲時已後悔莫及。有時候在災害前好幾天發佈警報,但很多民眾沒有避難意識,「美國很多風災的死傷例子,就是因(災害臨至當天)民眾(一窩蜂)駕車走避,令街道堵塞,洪水湧至時就出事了。警報是有發的,但有多少人會聽,人人消化訊息的方法都不同。」

他預計,哈維將再登陸德州,但風勢會減弱,災民首要謹記不要碰水浸的污水,否則須打預防針來避免傳染病。而北加州未來遭颶風吹襲的機會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