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笨點 - 李怡

世道人生:笨點 - 李怡

大陸網頁有文章題為〈中國人在政治上的幾個笨點〉,作者署名:農家苦。不是盲點,盲點指看不見、被忽視之點;也不是缺點,缺點指難以改變的有害性格。笨點,是注意到了,但不願改、改不了的老毛病。文章有向掌權者勸諫不要這麼笨的意思,或存好意,但「勸諫」意識實源自「忠君」思想。
第一個笨點是:「政府喜歡壓制民眾的聲音。」作者認為,輿論並不都是負面聲音,有時候也能幫助政府決策,或為決策中的正確主張提供民意支持。政府決策在醞釀、討論過程中,如果沒有或壓制了民眾的聲音,決策者就會憑自己或團隊的主觀做決策,很多時候產生失誤。若容許輿論有不同聲音,民眾聲音擺到決策者的桌面上,決策者就會或根據民意修正決策,或獲民意支持而更理直氣壯推行政策。
我認為,民眾的聲音或者輿情,表達的不僅是意見,更重要的是反映實情。壓制民眾聲音,主要是想掩蓋實情。不知或不顧實情的決策,肯定不是符合公眾利益的政策。
第二個笨點是:「數千年不變地追求大一統。」作者認為,歐洲列強,都強在小國寡民。國家要富強,要走向現代化,首先要開發民智,培養獨立思想和創造精神,國家越小,人口越少,越容易統一意志,統一標準,統一步驟。中國老百姓太軟弱、太無知、太不濟事,甚麼民主事、憲政事、團結事,一概做不來,不會做。原因就不僅是受教育不夠,更是實踐自主的機會太少。要達成「新民」目的,絕不能搞大一統。
第三個笨點是:「統治者傾向於愚民、貧民和弱民。」作者說,與其說中國老百姓愚昧無知,不如說中國的政府愚昧無知,缺乏現代國家意識。有甚麼樣的國民,就有甚麼樣的政府。這句話在西方是對的,但在中國是絕對錯的,中國是倒過來:有甚麼樣的政府,就有甚麼樣的百姓。
國民是現代國家的主要組成因素。民強則國強,民富則國富,民弱則國弱。然而,自孫總理以來,國民政府、共產政府,無不採取榨乾民財,不讓老百姓富有的「貧民」政策。結果是,國富滋養貪官,民貧誘發賄賂,吏治陷入惡性循環。鄧小平的「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政策,等於讓大多數人貧窮下去,愚昧下去,軟弱下去。老百姓上網是想知道點外國的人或事,是自我開發民智的途徑,政府卻在那裏挖壕溝、築高牆,嚴防死守,不知居心何在?
作者最後說:凡是遵從民意,珍惜民力,開發民智,謹守民財的政府,就是能贏得未來的好政府;反之,則是壞政府、惡政黨、流氓領袖。
文章雖屬好心勸諫,但沒有觸到根本問題。根本問題就是憑打江山產生的政權,沒有經過民主普選,根本沒有民意授權也就不是主權在民的政權,這就注定要靠這三個笨點去維護永久執政的地位。一旦有最高領導人選擇「不笨」,那麼就會像蘇聯戈爾巴喬夫那樣,把蘇維埃專制政權斷送在老百姓手裏也。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