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四大內銀過去經歷資產質素轉壞,減值撥備上升,盈利增長長期處於掙扎水平,但上季分別出現利好因素,包括不良貸款有改善,淨利差擴闊等,帶動盈利增長重拾動力,工行(1398)董事長易會滿形容是次中期業績,屬2014年以來最亮麗,有證券分析相信內銀股價值將迎來重估。
記者:周家誠 溫婉婷
投資界最重視內銀不良貸款走勢,當中資產質素何時見底回升,最讓人關心,工行、農行(1288)、建行(939)、中行(3988)第二季不良貸款率,相較今年首季底下跌,當中農行更改善14點子至2.19%,改善幅度最大,其餘則改善1至7個點子(見表)。
易會滿昨於中期業績電話會議上解釋,工行不良率、不良貸款額、撥備覆蓋率等資產質素指標,全都有改善,主要受惠於上半年內地經濟較預期好,同時該行大力控制不良貸款形成,於2013年後「劃線」,往後的新貸款中,不良率僅為0.83%;亦大力清收壞賬,上半年現金回收率達四成。
上季淨息差改善
中行首席風險官潘岳漢在該行業績會上稱,該行不良率為1.38%,屬同業最低,期內共處理735億元不良資產,雖然上半年表現理想,但坦言控制不良率壓力仍在,部份地區的新增不良貸款風險較高,強調該行會視風險管理為首要任務,料全年不良率處穩定水平。
在淨利差走勢方面,四大行上半年數據,都較今年首季為優,反映第二季淨利差較首季有擴闊迹象。工行行長谷澍解釋,在利率市場化下,該行開拓小微企業及個人貸款,而這類型貸款定價及風險匹配俱佳,受利率市場化影響亦較小。
谷澍指,另一方面是加強資金成本控制,例如堅持存款來源大部份須來自成本較低的存款,而非同業拆借及債券等,此外他又提到過往人行多次減息對貸款定價之影響,經過一段時期定價重整後,貸款結構已改善。
中行副行長張青松亦指,該行淨利差改善,按該行有逾19萬億元人幣資產計算,1個點子增幅意味20億元資產改善。他又指過往中國減息負面影響已經消退,加上人幣滙率穩步上升,帶動市場化資產收益回報率上升,該行亦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平均餘額按年升2.35%,均帶動淨利差有明顯改善,預計全年淨息差表現穩定向好。
中行同時大力開拓海外市場,董事長陳四清指,該行於過去兩年半推進約470個一帶一路項目,涉及授信金額逾800億美元,帶動海外貸款增長幅度超越境內。
中行盈利增23%
比較第二季四大內銀盈利按年變幅,中行升幅為22.9%,屬四大行之冠,有中資分析師指出,主要是去年第二季出售南商後收益撥入非控制性權益所致,而該行管理層目標是撇除南商因素稅後利潤須按年持平,現時則升約2%,故此是較預期為好。
工行、農行、建行第二季盈利增長亦擺脫升0至1%的邊緣水平,當中工行升2.3%,農行及建行分別升4.8%及4.4%。
星展唯高達證券研究部董事李聲揚則指出,投資者未必注意盈利變化,反而是不良貸款率有改善迹象,淨利差持續擴闊,券商或會調高內銀板塊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