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
人說世大運是「小奧運會」,但中國因全運及政治原因,只派約108人及二線選手參賽,比香港還少兩個,令比賽失色。小記這12日也感受過不少錯漏百出的交通、無理的攝影安排等,但氣過後又被義工的熱情融化,或者用台灣人愛說的「還可以」來形容較貼切。
由本月19日世大運開幕,遇上反年改團體在台北田徑場外引起混亂,連累一班無辜運動員延遲一小時才能入場繞場一周,到昨日在同一場地舉行的閉幕禮,主題是「台北愛你」,台灣警方早在場外嚴陣以待,閉幕終如期在七時半展開,運動員準時入場,有種如在戶外聽音樂會感覺;當FISU世大運的旗幟降下,由下屆2019年舉辦的意大利拿坡里接過FISU會旗,之後聖火熄滅,台北世大運終於落幕。
何詩蓓奪金 台媒不訪問
扭開電視,不時報道世大運消息,但多限於中華台北隊,報紙頭版報道同樣集中東道主;香港的19歲「小美人魚」何詩蓓勇奪兩面游泳金牌,兼破大會紀錄,但亦無台灣記者去訪問;同樣情況,若在香港遇上台灣泳手年紀輕輕包辦兩金,應引來不少追訪!
比賽場外,無數次大會專車出事,誤點事小,在田徑場竟沒預國際傳媒落場影相,這些都令人摸不着頭腦。台灣,是不少港人喜歡來的旅遊地方,但辦大型運動會,還是要多加學習吧!
■記者徐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