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識飲惜食】
太子至深水埗區這個平民地帶,至少有過百間火鍋館、小炒店,競爭激烈。以為競爭越大,同行之間便會勾心鬥角?火鍋店「來發館」老闆陳錦明(大哥明)卻說:「好像波鞋街,整條街都賣波鞋,如果只有一檔哪有人去賣?越多越好,做好自己便足夠。」今年他和其他十多位行家成立標會,每月搞聚會交流,其中有四間出位的火鍋店,自封火鍋四大天王,雖是競爭對手,亦惺惺相惜。那他們又有何耍家本領?
在太子只有3年資歷的「來發館」,是四大天王之一,老闆大哥明自信地說:「他們(其餘三大天王)拿慣筆,無實際經驗,而我真是少林寺紅褲子出身,比他們優勝許多,所以我不怕認叻。」大哥明原是燒味師傅,後在深水埗開小炒店「萬發」賺到第一桶金,連埋燒臘店及「來發館」,至今個人已有6間店。他還有一個現在賣到通街都是的招牌菜,聲稱是自己所創,「薯仔牛柳粒百分百由我一手創造,那時同仔女去食麥當勞,食緊薯條時靈機一觸,創出這個招牌菜,但我都好開心現在酒店、茶餐廳,甚至賣兩餸飯的餐廳都有這個菜式。」三年多前,大哥明轉戰火鍋界,靠海鮮、刺身突圍而出,「主要是我有相熟漁民供貨,像忠哥的家族有8隻船,我可以包起他3隻船的海產,部份送到小菜館,部份則供應火鍋店。我叫貨量多,所以刁鑽海鮮如花金古、野生黃腳鱲都會先給我。」他續說,「我們的象拔蚌不浸水,其他人買回來浸水發大,肉沒有蚌味,但我們的蚌原汁原味。」湯底選擇則較大路,主攻海鮮及牛肉。
Friend過打band 互寸當交流
「百利」是火鍋四大天王的大哥,開業23年,原由李國祖(祖哥)獨資經營,今年用700萬元翻新後重開,更邀得其中兩大天王合股投資。同樣是四大天王之一,「潮福」老闆譚棉(譚總)6年前開第一間傳統酒樓,兩年內積極擴張至10間分店,再轉型做海鮮蒸鍋。「蒸氣石鍋是我在香港首創,我們用的草帽蓋有別於不銹鋼蓋,因為蒸氣蒸上去會有倒汗水,如果用不銹鋼蓋倒汗水流落食物便不好食。」他們做的是半自助形式海鮮套餐,指定海鮮加任食配料,最後以海鮮粥作結,走大件夾抵食路線。不過大哥明就批評他,「最近譚總說要加火鍋及刺身,證明蒸鍋海鮮生意倒退,他經常問我有無興趣開,當然不開!阿媽、阿嫲都識蒸,個個都識蒸啦!」譚總聽後不怒反笑,「對,是識蒸!但時間是否可以掌握?蒸蝦用兩分鐘或者十分鐘都得,但味道已經不同,像蒸雞求其放一斤糖一斤鹽,鹹甜都不知,我花了3個月用不同斤両試,做好了標準。引入火鍋及刺身,是怕客人日日來食會悶,所以提供多個選擇。蒸鍋熱潮未過,好多人根本都未試過。」
以豬骨煲起家的李世雄(豬骨雄),原在深水埗開店,後來退守荃灣,獨資的生意只有「正宗澳門豬骨煲」,他卻是在太子區投資最多餐廳的天王。「他們做了幾十年,個個都有自己一套諗法,未必會將盤生意和你合作,但我可以跟他們合作做生意,都覺得自豪。我有『百利』、『容記』等店的股份,他們反而無我店的股份,所以我最叻!」他哈哈大笑。豬骨雄原是做裝修工程出身,千禧年時見豬骨煲興起,便向豬骨煲始祖「良記」取經,後改變配方,最高𥧌試過一個月賺六、七十萬元,「到現在我自己仍堅持煲湯,真材實料,不落味精及濃縮化學劑。豬骨煲無以前咁風光,但都總算搵到食。」大哥明講笑說:「豬骨煲整到咁大煲,一煲吃飽人,不知道是否以前吃得多,現在搞到我痛風。」豬骨雄笑言:「平日大家互寸,只不過是拿經驗,你肉餅不夠我肉餅靚,我整給你試,都是交流的一種。」
(a)百利火鍋海鮮酒家
太子基隆街3號地下及2樓
(b) 潮福蒸氣石鍋
旺角旺角道1號壹號商業中心1樓
(c) 正宗澳門豬骨煲
荃灣楊屋道69-71號
(d)來發館
太子大南街40-42號地下
記者:何嘉茵
攝影:伍慶泉、張志孟、蕭志南
編輯:馮秀珍
美術:利英豪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