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再有新種「超級惡菌」現世。最新一期《刺針傳染病》一份研究,化驗及分析去年內地一間醫院的集體感染個案,發現一種發病率、死亡率相當高的抗藥性肺炎克雷伯桿菌。該菌不但對強力抗生素「碳青黴烯」(Carbapenem)呈抗藥性,更可具備一種能加速傳導變異基因訊息的質體,隨時間增加毒性;研究中分析的5名患者,全部在10日至4個月內去世。
研究由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的團隊主導,分析去年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的集體感染肺炎個案;研究沒披露多少人受感染,但患者主要是同於深切治療部接受呼吸機、輔助呼吸的病人,並一直接受多種抗生素治療。
發病率高 5人衰竭亡
研究人員為其中5名患者抽取血液、糞便、痰涎等合共21株樣本,發現所有樣本都含有一種肺炎克雷伯桿菌,並且對強力抗生素「碳青黴烯」呈抗藥性。進一步的泛基因組(Pangenome)分析發現,大部份桿菌都含有致病性相當高的基因;一部份的桿菌更帶有一種質體(plasmid),例如pLVPK,能夠隱藏兩組或以上的致病性基因。其中一名患者就是受到兩種同一類型、不同基因組的肺炎克雷伯桿菌侵襲。該5名病人在感染後10日至4個月內,先後因多重器官衰竭、敗血性休克等去世。
該論文亦收集內地25個省市前年錄得的387宗抗碳青黴烯肺炎克雷伯桿菌個案,發現11宗都帶有該種質體;其中5人已經死亡,另6人帶着嚴重疾病出院,該文指證明該超級惡菌發病率、死亡率都相當高。該研究直接將之形容為「極強的」(hypervirulent)細菌。
研究表示,雖然無法找出超級惡菌的真正成因,但估計該些病人有可能是從感染控制措施較差的地方醫院轉送至該附屬醫院,從而出現集體感染。理大今日召開記者會詳述論文成果,並會把該菌根據特性命名為「ST11-CR-HvKP」。
港大內科學系胸肺內科臨床副教授何重文認為,深切治療部病人每日需接受多種抗生素的治療,久而久之產生抗藥惡菌並不罕見,但若該惡菌能夠透過質體協助致病基因間傳遞訊息,反映毒性可能非常高,研究具有警惕作用。他又表示,細菌抗藥性問題已備受醫學界關注多年,要遏止問題惡化,必須從源頭着手,包括減少在飼養食用動物的過程使用抗生素。
■記者于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