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流行鍛煉核心肌肉,有助預防日常或運動受傷,除常見針對腰、腹、臀部的核心肌群外,腳掌其實亦有核心肌肉。外國興起以「縮足運動」訓練腳掌肌肉,有助改善足底筋膜炎及足弓問題如扁平足等。註冊物理治療師指出,縮足運動較傳統用腳趾抓毛巾,確能更全面強化足弓的核心肌肉,改善足患。
記者:伍雅謙
縮足運動近年由美國學者提倡,因為當足弓位附近核心肌肉力量不足時,足弓位便會失去穩定性,出現塌下或其他足部問題,譬如足底筋膜炎或腳踭疼痛等,只要訓練足弓的核心肌肉,便能增加彈性及穩定性,原理如鍛煉脊椎周邊核心肌肉一樣,以強化周邊的核心肌肉,來維持脊椎的健康。
有疼痛發炎症狀者不宜
養和醫院一級物理治療師徐善美表示,足部分為三種系統,分別是被動系統、主動系統及神經系統。被動系統是先天長成的韌帶及骨骼,主動系統則是足部核心肌肉。神經系統則是足部感覺,當雙足接觸地面後,會將感覺訊息傳遞到腦部,再由腦部控制足部肌肉。天生扁平足人士足部韌帶較為鬆弛,被動系統便較為「輸蝕」,縮足運動便是透過足弓的肌肉訓練,強化足部的主動系統及神經系統,以改善足部問題。
傳統會用腳趾抓毛巾改善足弓問題,以訓練患者內側及外側足弓肌力。徐指,其實足弓有四層肌肉,包括內側足弓、外側足弓、前橫向足弓及後橫向足弓的肌肉,腳趾抓毛巾的訓練一般只能鍛煉內側及外側足弓肌力,未能包含橫向足弓肌肉,縮足運動則能包含全部四層肌肉的訓練。(見表)。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於2012年曾進行研究,參與研究的健康人士在進行為期4周的縮足運動後,發現較只進行腳趾抓毛巾運動的參與者,更能有效強化足部核心肌肉,以維持足弓的動態平衡。
若有足部問題如足底筋膜炎、扁平足、小腿疼痛及踁骨等人士,均可做縮足運動,徐提醒部份患者足部若有疼痛發炎的症狀,便不適合做縮足運動,要待消炎後才可。要分辨是否有發炎,一般急性發炎會24小時痛楚,晚上疼痛尤甚,慢性痛楚多是進行某一動作時才出現,站立或步行過久感疼痛。
穿鞋削現代人足部肌力
徐稱,臨床上亦有將縮足運動應用於病人身上,惟動作不易掌握,「好多人係做唔到,係痛個隻腳做唔到,另一隻腳做到」,反映出現疼痛的一邊足部肌肉較弱。她指除縮足運動外,亦有其他足部運動如張開腳趾的訓練,能鍛煉足部核心力,若足底筋膜過於繃緊,則可先進行足底伸展運動,紓緩足底情況,會較易進行縮足運動。
徐稱現代人習慣穿鞋,鞋子會為足部帶來支撐,令穿着者毋須使用太多肌肉,已能維持正常步姿,但卻因此減低了足部的肌力,情況有如腰部長期戴腰封,慢慢便會令周邊肌肉變弱一樣。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