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中學生現抑鬱症狀 難適應精英班 少年輕生幸獲救

53%中學生現抑鬱症狀 
難適應精英班 少年輕生幸獲救

【本報訊】新學年即將開始,學生情緒問題受社會關注。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昨公佈「2017中學生抑鬱焦慮狀況調查」結果,發現呈抑鬱症狀的中學生人數高達53%,創6年新高,其中約3.6%更出現嚴重至極嚴重的抑鬱症狀,若以本學年中學生總人數作推算,即全港有超過12,000名中學生的抑鬱傾向已嚴重至臨床級別,須接受專業輔導及治療。
記者:彭愷欣

調查於去年10月至今年6月期間訪問了逾1.5萬名來15區、共37間中學的中一至中六學生。結果發現,多達53%的中學生最近一周曾出現抑鬱症狀,而高中生的抑鬱症狀較初中高;當中3.6%出現嚴重至極嚴重的抑鬱症狀,若以本學年中學生總人數約34萬人推算,即全港有超過1.2萬名中學生的抑鬱傾向已嚴重至臨床級別。

22%壓力源自DSE

在抑鬱症狀方面,有近60%受訪者稱「我有時候感到悲傷」。受訪者中,約四分之一中學生出現高焦慮症狀。受訪學生指,抑鬱及焦慮主要來自生活壓力及寂寞感,最多人指壓力是來源文憑試,佔22.3%;多達67.8%受訪者稱寂寞感達中等至高等水平,受訪學生寂寞程度越高,其抑鬱症狀亦越嚴重。
嚴重抑鬱症狀或會導致有自殺念頭,調查顯示有近20%學生曾有「懷疑是否值得活下去」的念頭;有3.4%甚至承認過去一星期有幾次想到自殺或死亡,而有關想法每次出現幾分鐘,精神健康綜合服務協調主任盤鳳愛建議學生不應長期陷於負面情緒,應強化人際關係。
患有抑鬱症的Chris(化名)今年17歲,2013年就讀中二時升讀精英班,班內由原本熱鬧、活潑的氣氛變得安靜、只顧學習,令他感到不能融入同學之間的話題。Chris未能適應,因此由喜歡打籃球、拉大提琴的外向性格,變成天天在家打機、不喜歡接觸別人。其後他感到生活空虛、孤獨,更令他覺得生活失去意義,「覺得死咗都冇所謂,覺得好冇意義做人,除瞓同對住電腦就冇其他嘢做」。對生活失去興趣的Chris去年曾萌生自殺念頭,服食大量安眠藥企圖自殺,幸好及時被發現送院治理,醫院將他的個案轉介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