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20多歲病發 時認叻時抑鬱 雙相情緒障礙 患者亂買車樓

常見20多歲病發 時認叻時抑鬱 
雙相情緒障礙 患者亂買車樓

【本報訊】總是自覺停不下來、不停說話、經常亂花錢,或忽然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好叻……如果突然出現這些性格巨變,小心是患上「雙相情緒障礙」。精神科醫生指出,患者多於年輕時期發病,生活出現一些較大的壓力事件、缺乏睡眠、飲酒等,都可以引致病發,令情緒波動兩極化,對工作及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
記者:梁麗兒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圖)表示,雙相情緒障礙(Biopolar affective disorder)、以前稱為躁狂抑鬱症的患者,可出現兩種極端的情緒,例如病發時情緒變得高漲或抑鬱。若發病時屬情緒高漲,患者會覺得自己「好叻、叻過晒身邊所有人」,甚至「叻過李嘉誠,忽然要去做生意」。有些患者甚至會因而亂花錢,包括盲目投資、隨便買樓或訂購名車。高漲情緒令患者睡眠意欲減少,並會不停說話,包括與陌生人傾偈,例如與屋企樓下的看更長時間傾偈,但內容卻沒有意義。

不停說話誤當活躍症

另一種發病情況是表現抑鬱,患者情緒變得低落、不開心,容易疲倦,又會忽然覺得自己很無用,不想返工及見人,寧願留在家中。患者睡眠質素也會受影響,可能會失眠或睡眠時間很長。
醫學界認為患上雙相情緒障礙與腦分泌失調有關,例如血清素或多巴胺增加而致病,張漢奇指,遺傳因素如直系親屬父母、兄弟姊妹有患病,病發風險會增加。患者多於20多歲時病發,男女患病比例均等。
曾有研究指出,患者一生人平均發病8至10次,也有個別病情較差者,一年發作幾次,可以快速由高漲情緒變成抑鬱低落。本港近年有研究指發病率約5%,即每100人有5人患病。
壓力事件如考試不及格、失業或升職、與伴侶吵架,睡眠不足、飲酒,也可以誘發雙相情緒障礙。張漢奇稱,多數人不認為自己患病,直至家人朋友覺得有異常,影響日常生活才勸往求醫。曾有病人因不停說話、開會鬧老闆、搶着發言等,被人誤當是過度活躍症,也有中年病人因忽然活力澎湃,每天都跑30多層樓梯往返屋企,行為變異惹家人懷疑,求醫才驚覺患病。

曾有女病人濫交致懷孕

另外,曾有女生因患病致性慾高漲而濫交,意外懷孕及產子,其後情緒抑鬱,向精神科求診,而確診雙相情緒障礙。
臨床上醫生會用情緒穩定劑、腦電盪等治療,幫助患者穩定情緒。張建議市民若懷疑身邊人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帶往求醫,切忌責怪患者作出錯誤決定如亂投資,或說出「你有病就睇醫生啦」,宜多留意身邊人,萬一病發,宜盡快見醫生及接受治療。患者平日要避免飲酒或睡眠不足,宜多學習減壓方法,有助提防病發。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