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早前反新界東北案及重奪公民廣場案,上訴庭判16名涉案人士入獄,被批評為政治檢控而引起社會爭議。行政會議前成員胡紅玉(圖)接受「眾新聞」專訪時,建議律政司司長交出刑事檢控權力給刑事檢控專員,在檢控決定之間建「防火牆」,減少檢控決定政治化;同時指出雙學三子一案本身源於政制改革爭議,政治問題必須政治解決。
胡紅玉在訪問中表示,不能說律政司提出刑期覆核有問題,因為律政司在法律上的確有權力,而上訴庭施加較重刑期,很可能因為法庭希望起到阻嚇作用,看不到裁決時有法律以外因素。由於案件與政治性質掛鈎,難免引起外界對覆核決定批判及揣測,例如阻嚇重犯可能被部份人解讀為阻止發聲,所以律政司更需要清晰交代覆核刑期的理由。
她建議可透過憲制慣例,或者立法在憲制層面列明,檢控決定由原本律政司長轄下的刑事檢控專員處理,並解釋律政司長交出刑事檢控權,在律政司作為政府法律顧問及檢控決定之間,建立「防火牆」,增加獨立性。她說:「起碼制度上有平衡,在憲制範圍內設防火牆,對政府也有好處,解古仔都容易一點!你現在說沒有政治因素,是基於甚麼去講這一句呢?」
促政治問題政治解決
胡提醒,雙學三子重奪公民廣場一案源於政制改革爭議,政治問題必須政治解決,否則「就咁攤喺度」,不會自動解決問題。她認為,即使政府研判重啟政改時機未到,民間也應該嘗試溝通及考慮政改策略,在《基本法》下尋找空間,例如嘗試在公民社會內透過討論推動共識,「如果我give up(放棄)、我就要去示威,這是對自己前途完全冇信心,對下一代也有很大問題。整代人覺得冇希望,就很難有進展」。
■記者張文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