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風災】老餅家水浸停產月餅 老闆:政府唔肯起堤壩

【澳門風災】老餅家水浸停產月餅 老闆:政府唔肯起堤壩

十月初五街是今次澳門風災的重災區之一,有80年歷史的品芳餅家亦不能倖免。「所有物件已經浸濕,現在都好難搬動,由得它繼續浸,電器全部不能用,現在要等時間再訂電爐、機器才可繼續工作,最快起碼要等一星期至十日左右先復工。估計生財工具、物料等,損失都有廿萬左右,若連埋裝修,便要30、40萬元。」老闆陳帝棉說。

曾經,全澳門有七八成酒家的蓮蓉都是出自這間老餅家,客戶包括當地的聯邦大酒樓、喜萬年酒樓等,連澳門食評家老陳都推介過。可惜,其後大多數酒家轉用較平的內地加工蓮蓉,停止向他們取貨,但品芳仍堅持用湖南湘蓮磨蓉,在舖後工場的銅煲煮,銅煲已有逾半百年歷史,亦由柴火轉為火水爐,每次煮便要兩小時,透過齒輪發動槳,一直轉轉轉,原始得來很有風味,堅持交貨前三、四日前才做,待月餅回油更好味,才交到客人手上。每年到中秋前夕最忙,是餅家的黃金時間,但卻遇上十年一遇的颱風。他苦笑說,「因為下個月便是中秋節,好多已入貨,將蓮子等放在後倉,但大部份貨已經浸濕了,重新再訂過要一段時間。」他呼一口氣再說,「自己是慘,但見到人家更慘,現在都不想再說慘定不慘,只是金錢損失,最緊要人安全。」他說,天鴿來襲時,舖內水深約有兩米高。「水深真的很厲害,水湧過來時有好多雜物,把人困住了,水下面的情況又不清楚。有街坊和我說,當時在舖頭執緊嘢,水突然湧過來,隻門剛剛被木頭塞住開唔到,如果無人及時幫忙打爛隻門,他們都有可能會浸死。」

颱風天鴿襲澳時,舖內水深曾有兩米高,如電爐等生財工具亦浸濕報廢。

由於距離中秋節一個多月,餅家已開始做月餅,但如蓮子等大部份食材亦被浸濕。

在大多轉用較平的內地加工蓮蓉,但仍堅持用湖南雙蓮磨蓉,在舖後工場的銅煲煮。

老餅家現時規模雖較昔日少,去年仍生產約1,200盒月餅,今年是否能投入生產仍成問題。「做到就做幾多,經過這麼恐怖的事,以後已經怕怕,錢不是太重要,就算中秋生意做不到,已經不重要了。」今次澳門政府會派發上限3萬元災後補助金及免息貸款協助重建,但他最希望的是,「今次天文台台長(氣象局局長)落台,是以私人理由,其實這做法不對,行政長官應該要問責,看看如何處理這件事,一個錯誤決定令整個澳門癱瘓。」他續說,「以往我們街坊對颱風意識很高,今年出甚麼問題?始終是氣象局,只說是海水倒灌,但無講清楚水位,只發了紅色預警,但紅色預警代表只有1米多少少,和實際情況有出入。那天早上九時還是三號風球,人人照上班,像日常生活般運作,好多人覺得這個颱風無特別。有人賴是天災,其實天文台台長的預警做得很差,令人防備不到。」還有的是,「我們曾向政府提出過建堤壩,政府起輕軌用了百幾億,起堤壩只要20多億,為甚麼不趕快起呢?政府不是無錢,但整來整去都整不到,我都不知道原因。」他唯一興幸是,「澳門人情味夠,一有災難,街坊、義工團隊全部出來,其實大家都團結,希望經歷今次颱風,政府可以着力改善這區的水浸情況。」

右為老闆陳帝棉。

品芳餅家
澳門新馬路十月初五街80號
記者:何嘉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