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屆全運會開幕禮上周六天津舉行,名義上8月27日開始,至9月8日完結,不過其實很多項目已經開始甚至完成。今屆最特別是增加群眾項目,包括俗稱「大媽舞」的廣場舞、龍舟、健身氣功、航空及航海模型等,而且取消獎牌榜,認真「騎呢」。文:飛鴻
全運會本身的意義是「全運練兵、奧運奪金」,所以全部項目與奧運相同,方便國家隊點兵,不過今屆為推廣全民運動理念,新增業餘版乒乓、羽毛球,又大幅增加群眾項目,開創十幾項「騎呢」項目,以「大媽舞」最為矚目。
男士出戰廣場舞加分
全運組委會群工部網絡競賽處副部長于桐指:「廣場舞早已是百姓的草根健身方式,群眾基礎好,還有眾多特色,例如南方嫵媚、江浙精緻、西北豪邁等。」項目評分以動作準確、到位、力度、幅度及節拍等技術,佔100分滿分中的四成,其他是服裝、精神面貌、舞蹈編排等。為鼓勵男士參與,每隊派出一位男士加一分,最多可以加兩分。
比賽方法於網上舉行,每隊12至24人,拍五分鐘內參賽片段,上載官網報名,30日前由實名制的網上投票選舉,勝出的16隊在全國分成幾個大區比併,但形式未公佈。
設33賽項 取消金牌榜
其他項目如橋牌、攀岩、龍舟等總算易明,有一樣叫柔力球,是山西人將太極拳動作融合網球、羽毛球的民間玩意。另外,氣排球起源於鐵路系統職工的玩意,玩法與排球接近一樣,不過用球比排球輕100至150克,圓周就較排球長15至18厘米。
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苟仲文表示要令天津全運「風清氣正、精采圓滿」,所以要淡化金牌至上的觀念,今屆取消金牌榜。正常項目方面,全運會合共有33個競賽大項,而空手道、三項鐵人、皮划艇激流、跳水及網球等多個項目,早於七月底已經完成,所以上周末的開幕禮,也算只是一種形式。
在周一官方設定的首個比賽日,有22面金牌產生,焦點之一是女排決賽,由江蘇與上海爭逐冠軍,江蘇陣中有惠若琪與張常寧等,上海亦有馬蘊雯壓陣。周一的跳水女子三米板賽事,在里奧包攬雙金的施廷懋,代表重慶隊以409.20分奪冠,比第二的河北王涵高出22.65分;而廣東隊的陳艾森於男子10米高台,以總分613.5分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