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橋三隧」、由巿區踩到郊區的單車節又殺到,今年不乏甜姐兒報名,包括參加了50公里組的「鐵血女車神」黃蘊瑤(Jamie);女神賽前溫馨提示港男老手不要「蝦」港女,無聲無息爬頭會嚇怕新女車手,「嚇一嚇加埋擦身而過嘅氣流,好易令對方炒車,爬頭揚聲或揚手示意,好簡單箒」。三度參加的Jamie,終極目標明年單車節踩上港珠澳大橋。
經常在外地參加騎車比賽的Jamie說,本港三橋三隧賽道在外國實屬罕見,從高樓大廈巿區騎至水波盪漾郊區更充滿香港特色,吸引不少外國車手慕名而至;作為東道主參加者不要失禮,能完成整個活動並非如在單車徑般hea踩能應付。她指去年30公里組,1,500名參加者過半未能完成賽事,50公里有一成人要上收容車,「要順利完成賽事,30公里組平均車速要23公里,50公里組要29(公里);喺單車徑踩車,一般時速要10至20公里,大家有心理預備達標要操車」。
起動操車 宜選青山公路
距離10月8日單車節還有一個多月,Jamie說是時候起動操練,從一周一、兩行,慢慢加至兩、三行,「單車節賽道臨海有風,最理想訓練地點係荃灣到屯門之間沿海青山公路,或者係欣澳至東涌一段公路」。
知己知彼,事半功倍;Jamie說參加者賽前須了解賽道作針對性部署,無論30或50公里組均要騎上斜路,前者有長青隧道、南灣隧道、昂船洲大橋等,後者有青馬大橋以及最艱苦的尖山隧道,故必須留前鬥後。上橋側風強勁,要緊握單車把手免搖晃炒車,「50公里最大挑戰係一段1公里長的尖山隧道,6%斜道就好似鹿頸段,賽前不妨到鹿頸練一練」,當然必須有足夠經驗及安全裝備。
她又提醒,柯士甸道一段路多碎石及有坑渠蓋,行車走中線可免爆胎或車胎嵌入坑渠炒車;亦要謹記騎車時不要突然停車自拍,否則隨時釀成車禍,「舊年發生起步入隧道因太黑而炒車,車手應戴變色太陽眼鏡,或者騎到天亮才戴太陽眼鏡」。
Jamie補充說,賽前兩個小時要進食早餐,免吃肉及八成飽便夠,開水、運動飲品各帶一支上陣,連同能量棒,足以在騎車時補充流失的水份及能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Jamie強調,無論租車或自攜單車,賽前必須檢查單車螺絲有否鬆脫、煞掣是否正常;使用爬山單車,車胎打氣要脹一點增加車速。
■記者蔡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