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政治狂人」特朗普及金正恩經常隔空對罵,充滿火藥味。但對於逃出北韓、年僅27歲的Joseph Kim來說,戰爭除意味生靈塗炭外,亦勢必再引發大饑荒。這位年輕脫北者日前在紐約演講,他呼籲美國民眾關心北韓內2,400多萬平民,「我只是普通人,不要記著我,但請你們記著北韓內仍有大量無助的普通家庭及小孩」。
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1990年出生的Joseph Kim,4歲時遇上大饑荒,自小在街邊乞討糧食,或爬入地下33米深礦洞打工;在12歲時,父親更不幸餓死,Joseph母親藉口與姊姊到中國賺錢,惟姊姊從此一去不返,「只有媽媽一個人回來,當時我十分恨她,長大後才知道這意味甚麼(把姊姊賣到中國),也慢慢理解母親作出決定的難處」。
3年後、即Joseph在15歲時,其母親因偷運日用品,被捉入勞教中心,頓時成為孤兒的他,沒有選擇下隻身經鴨綠江逃向中國。不幸中之大幸,他未被士兵發現及槍殺,「一心想著跑到中國尋找姊姊求助,到達後發現自己既不懂中文,也沒有認識的朋友」,只有16歲的他,幸運地獲中國東北一間教堂收留,其後輾轉獲美國政治庇護身份,2007年來到美國並居住至今。
正在新澤西州修讀大學的Joseph,日前獲紐約大學(NYU)校友會邀請演講,分享個人經歷。作為「身份敏感」的北韓人,他時常關注美國主流傳媒內、涉及美朝之間新聞,如朝鮮半島核問題、或美國軍事恐嚇等,「但對我來說,傳媒似乎忘記了生活在北韓國內的2,400多萬人;大量小孩無家可歸、不能飽肚,卻得不到社會大眾關注」。
他憶述逃到中國初期,在電視廣告上看到無數減肥藥廣告,「這是甚麼鬼?我們(北韓)每日擔心沒有吃的,在旁邊的國家,竟然視減肥為生活所需」。依然未找到姊姊的Joseph,認為有必要把北韓實際情況,向國際社會分享,「當然擔心公開身分後,家人及自己的安危,但這是我的責任(分享經歷),這裡(北韓)一定要有所改變」。他呼籲美國社會向北韓家庭伸出援手,「不要記著我,但請你們記著北韓內仍有大量無助的平凡家庭及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