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港人冷嘲熱諷激起澳門網民反感

採訪手記:港人冷嘲熱諷激起澳門網民反感

「去邊?」女的士司機搖低車窗。「我哋想去黑沙環。」記者答。「你哋係義工?」司機望一望記者。「我哋係香港記者,準備去採訪。」「你哋香港人咁對我哋,我哋唔車!」女的士司機突然拋低一句,便絕塵而去。
記者與攝影記者呆了一呆,採訪澳門風災以來,澳門人的和善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突然被拒載實在有點驚訝。我搭上另一部的士,司機是一位年輕人,我問司機近來港澳是否有矛盾,他答近日澳門風災成網絡熱話,有香港人嘲諷澳門特區政府年年派錢,等於派帛金予澳門人,又有香港網民指車主為駛走私家車而浸死是愚蠢。他指風涼說話激起澳門網民反感,反問香港政府派錢時,港人會否拒收?

港澳矛盾將令討論失焦

風災過後,港人普遍關心澳門情況,有人熱心捐助物資,有人看到澳門災情,反思香港的情況。有沒有人純屬「抽水」?我想應該有,但因此掀起罵戰,甚至發展成「港澳矛盾」,只會令社會的討論失焦;高官的失職、制度的不足、基建的缺陷便沒有人討論,偷笑的是誰?
港人過去經歷過很多慘痛教訓,2012年南丫海難導致39人死亡、92人受傷,揭發海事處嚴重違規,驗船粗疏。今日港府仍未完全公開內部調查報告,但港人和傳媒一定會追究到底。
澳門風災至今10死、逾200傷,財物損失不計其數。沉重代價已付出,我們要問的是:如何防範下一次災害?澳門人救災團結一致,追究肇禍原因亦應團結一致,今次事件半是天災半是人禍。天災或不能避免,但人禍呢?澳門未來會否展開獨立調查?會否成立專責委員會檢討防災機制?未來要做的還有很多。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