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靚女搞社企地產棄筍工幫人搵「好宅」

90後靚女搞社企地產
棄筍工幫人搵「好宅」

工廈劏房大火、公屋輪候人數破紀錄……居住問題困擾香港人。「劏房唔係攞綜援先住,一早已係大眾問題」。長年住劏房的90後港大畢業生任真,早前就與拍檔李風清,推出「好宅」平台助人自助,權充另類中介,除了替租客在網上張貼「搵房告示」,又主動出擊代尋良心業主,以協助維修及管理租務為誘因,鼓勵業主以市值8折租金出租唐樓單位,並把三份一租金納入維修基金,由民間發起「住好啲」,實行「自己劏房自己救」。

記者 呂麗嬋

178cm的任真,高高瘦瘦長髮披肩好易認,街坊都叫她高妹。這天,艷陽高掛,氣溫32度,記者跟着她徒步走上唐七樓,與業主王先生及裝修師傅新哥,齊齊商量裝修大計。「三房分租俾三戶,喺廚房加多個廁所,方便好多」、「個廳好大,可以劃個位俾租客放吓雜物都唔錯」。3個人,指手劃腳的在比度,沒一陣,人人滿頭大汗。50年代落成的9層高單幢唐樓,位於九龍城啟德道,夾在新落成豪宅中間,樓下都是車房。

「你有層舊樓,梗係有人遊說你變做劏房收多啲租,不過我唔想,覺得好危險,層樓燒咗仲有個殼,人死咗救唔番,你睇之前發生過幾多單?有咩事一世唔安樂,寧願分租俾幾個家庭,收少啲租唔緊要,企理準時交租就得」。不願上鏡的業主王先生,原本在獅子石道開時裝店,退休後與妻兒搬到將軍澳新樓,騰空的三房唐樓,一直想平租給有需要的人,知道任真發起「好宅」計劃,可助配對租客和處理租務問題,雙方一拍即合。

港府正推出「共住共生」過渡性住屋項目,透過社聯承接市建局在旺角豉油街14個閒置單位,租給有需要的人。其實,在「窮則變」的民間,早有如「好宅」一類由民間發起的小型計劃試尋出路。「都係邊試邊做,有啲業主好似王先生咁,希望搵俾幾個租客共住,唔改間格;有啲本身已經劏咗做幾間,日久失修」。基層住屋問題多如牛毛,由平等租約到濫收水電,身受其苦的任真,在大學期間,就試過聯同不同壓力團體,爭取保障權益。

「請願、向政府遞交意見信,但只要一提出租務管制,政府嘅回覆都係:不能損害業主利益」。與其「等救」,不如主動出擊。去年她與拍檔申請社創基金,結果獲批10萬資助,用以開展「好宅」計劃。小妮子強調不是要業主蝕底,「我哋可以代介紹有信譽嘅租客,代處理租務問題,希望做到雙贏」。摸着石頭過河,她認為行出第一步,就有機會。「多數業主其實唔介意收8成租,亦認同依家樓價好癲,根本唔合理,不過一講到維修(後放租),佢哋好多都好擔心要攞好大嚿錢出嚟,呢個係最大嘅難題」。

出身基層家庭,現年24歲的任真,自嘲是現代遊牧民族,居無定所。「觀塘未重建時,同一幢舊樓,由樓上搬到樓下,試過老師問我係咪寫錯地址」。中學搬過4、5次,沒訂正式租約,被狂加租迫遷,是常態。「最短住上幾個月就要走」。幫人覓好宅,自己卻是苦主,不無諷刺。「水費收定額$100,電費正常每度電$1.1,業主就收我$1.4,但你唔租大把人租,後來先知有劏房戶打上電台,有業主甚至收到$3、$4一度電,租客都是敢怒不怒言」。面對赤裸裸的不公,她想改變。

去年港大翻譯系畢業,家人都希望她做回本行的工作,要不就投考海關及入境處等紀律部隊工作,鐵飯碗有保障。「其實都係現實考慮,但我覺得,做自己鍾意嘅嘢好緊要」。由政策倡議到做社企中介,配對良心業主給基層租客,她說至今已與兩個業主簽訂租約,並正跟進處理包括業主王先生在內,另外8個分別位於太子、深水埗、土瓜灣及九龍城的唐樓單位。「都係過渡性計劃,想試吓係咪可行,但長遠嚟講,政府應制定政策,唔好推個波俾業主同社會機構」。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