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澳門鍵盤戰士上街派飯

採訪手記:澳門鍵盤戰士上街派飯

【《蘋果》記者潘柏林】
「天鴿」日前吹襲澳門,多人在停車場、倉庫被洪水淹沒。記者昨晚在恆德大廈見消防準備好擔架,心中一沉。約10分鐘後,消防就抬出一具發脹屍體。在現代都市,市民活生生在停車場浸死實在難以接受。死者在洪水湧至前,仍一心相信來得及駛走車輛,如果政府及早通報和警告,會否有另一結果?

《蘋果》記者潘柏林

跑25層樓梯義助長者

一場風災揭開澳門繁華背後多個問題,氣象局警報含糊、遲緩,令市民掉以輕心。救援、清潔人員不足,颱風過後澳門特區要請求解放軍搬垃圾。供電依賴內地,基建又未能應付極端天氣。澳門滿目瘡痍景象,值得每個人警惕日漸頻繁極端天氣。
風災除了考驗一個城市應對能力,亦見人心試煉。解放軍出動固然加快清理,但記者昨日見到更多是澳門年輕人出動,滿街都是年輕義工自發救助自己的城市,執垃圾、抬家具、搬樹枝、派口罩。
記者昨日採訪重災區筷子基時,有大批年輕人排隊取飯,打聽下再知道他們是協助派飯送上停電停水的社屋,讓老人家有一口熱飯。
我跟隨他們爬完25層樓梯已喘不過氣,頭暈眼花,有個男孩一邊喘一邊說,「我行冇乜問題,但婆婆行唔知後果點,樓梯咁多層可能會滑倒。我哋後生仔又有力氣,行20幾層當做吓運動囉」。
有女孩左手一袋水、右手一袋飯盒,仍然健步如飛,她說一己力量不足,需要更多年輕人由鍵盤戰士走上街頭,為家園出一分力。我看着他們的臉孔,覺得澳門有點不一樣。
採訪一天後,記者路過一間茶餐廳,外面貼一張公告「颱風蹂躪 你我同行 收費如常」,也許澳門經過風暴後,會更明白同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