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上台後,林鄭月娥願意改善行政立法關係,令市民認為新政府可以緩解社會對立、改善與市民溝通,甚至政府執意褫奪四名立法會議員的宣誓案件,也沒有帶來泛民預期中的風暴。
然而,隨着法庭宣判年輕人坐牢後形勢急轉直下。兩宗律政司要求覆核刑期的案件對公民社會帶來極大的震撼。林鄭月娥應對這個政治計時炸彈,不論是立場和言論都讓人頗為失望。在過去的一星期,社交媒體上泛民和本土陣營充滿愁雲慘霧,有即將被判入獄年輕人的陳情書、有戰友們生離死別的慷慨陳詞、有讓讀者看得熱淚盈眶的入獄者父母訪問、有外國傳媒及政府對抗爭者需要入獄發表的不滿聲音。民情即時向同情入獄抗爭者的方向走,建制派以至一些專業人士幸災樂禍、故作專業的意見,忘記了為甚麼年輕人要採用公民抗命的方式,犧牲自己來成就他人。
網上及公民社會開始出現一張越趨完整的「政治犯良心犯」名單,包括傳統左翼社運被拘捕人士,亦包括部份本土派、激進派人士,牽涉案件包括反新界東北發展案、公民廣場案、旺角清場藐視法庭案、星島辯論賽案、蠔涌炸彈案、圍堵港大校委會案、旺角暴動案、倒轉國旗案、反釋法遊行案等。被告被列入同一張名單,放在同一個牌匾下,令到公民社會今次聲援及支持的,不單只是13位反新界東北發展案和三位公民廣場案的被告,他們對與錯,是否應受法律制裁,當權者絕對有能力去導向開明和包容的方向。民主黨胡志偉早前的特赦論,被人罵到一文不值,現在仔細想想,政府如能走出這一步,不失為促進社會團結的做法。
周日抗議政治檢控、聲援入獄抗爭者的遊行,是在佔領行動後最大規模的一次。面對政府兇猛的政治檢控,反對勢力終於明白,沒有人是孤島,公民社會亦沒有不團結的本錢。以往互相攻訐的本民前、青年新政、自決派、黃毓民等,亦慢慢放下成見,一同聲援他們在選舉中曾經謾罵過的對手,聲援曾恥笑過的香港眾志成員。一時之間,反對派中處於政治光譜不同位置的人,都被賦予入獄的光環。有評論批評外媒有關政治檢控的說法過了頭,又有律師評論年輕人求仁得仁,可能這些人都認為自己很客觀,但假如有空細看周保松的臉書,或者會找回同理心。
今日,站在高牆的對立面,與其再將矛頭指向雞蛋,不但了無意義,也不會阻礙年輕人參與政治的決心。負責任的政治家,應該好好導向輿論,把極端強硬建制派意見消滅,同時也壓抑港獨思潮復辟,擴大政府、建制和泛民溫和派的光譜依然最有效,讓他們做好橋樑,重新接駁溝通的橋樑,讓北京和中聯辦官員理解,越打壓,年輕人只會走得越遠。
http://www.facebook.com/cheungkingyi
張景宜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