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東方威尼斯「淪陷」

見證東方威尼斯「淪陷」

【採訪手記 《蘋果》記者譚靜雯】
澳門剛經歷自回歸後最強勁的颱風吹襲,記者周二抵達澳門,原定趁休假到被譽為東方威尼斯的澳門吃喝玩樂。不過在短短的48小時,從遊客變為斷電斷糧的「難民」,再由「難民」變為記者,經歷畢生難忘。
收到消息澳門半島多個地庫停車場水浸,估計有多人被困,記者隨即單人匹馬拿着一支電筒、一部智能電話衝到現場採訪拍攝。電力供應受風暴吹襲影響嚴重,沿途多條大街小巷一片黑漆漆。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記者從來未有經歷過整條街、長達1,000米都是漆黑一片的景象。靠電筒微弱的光線,可見四周倒塌的樹木、高處墮下的鐵皮、被水沖上行人路的私家車,那刻確實覺得恐怖及害怕。
翌日睡醒再出發採訪,天亮了,太陽映照下,災區情況原來比想像中更嚴重,難以想像今時今日一個以旅遊業為主的地方,遇到10號風球吹襲下,道路、交通、供電、食水等最基本的生活設施,竟如此不堪一擊。

災後遇大塞車

澳門半島沙梨頭街、下環、十月初五街是今次風災的重災區,記者採訪過黑沙環居民輪水的實況,就遇到全澳門大塞車,只能徒步由黑沙環走到十月初五街一帶,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沿途被吹落的玻璃散滿一地、泥濘處處,白色波鞋變了花面貓。
但老土講句,災難發生後,總見到人間有情,多條街道有市民自發清理,更着經過的記者小心玻璃碎片,更有民間團體免費派水。
昨日傍晚的記者會上,政府公佈會向遇難者家屬派發慰問金,記者不禁要問,金錢可以彌補痛失家人的傷痛嗎?澳門政府是否需要徹底檢視現有制度,如防風、應變措施,甚至基建安全等。最後,但願死者安息,傷者盡快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