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本事呀」丈夫一句讚美 產婦解抑鬱

「你好本事呀」
丈夫一句讚美 產婦解抑鬱

【本報訊】準媽媽產後要照顧初生嬰兒不容易,每10名產婦便有1人患上產後抑鬱。精神科醫生指出,產後抑鬱可治癒,服藥也不會影響照顧嬰兒的能力,早期患者服藥後便能快速改善症狀,有助止住淚水及放鬆神經,家人的關心及讚賞亦有助產婦康復,一句「你好本事呀」已能安撫產婦心情,又提醒新手爸媽照顧寶寶需有適當休息,才夠精神看顧寶寶。
記者:伍雅謙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德誠表示,在產後數天女性荷爾蒙水平會驟跌,令腦內傳導物質如血清素變得不穩定,當血清素下降,便會有易哭、沒有胃口及難以入睡等抑鬱症狀。若產婦性格一向正面又得到家人關心,「跌一跌可能都會反彈」,惟若平日已較負面及信心不足,血清素便可能無法返回正常水平。

事業女性湊B易感挫敗

產婦誕下寶寶後,忽然無故哭泣、難以遏止淚水、情緒容易波動,容易發脾氣及情緒失控,均有可能是產後抑鬱的症狀。李稱,產後抑鬱多在產後首3個月出現,因照顧初生嬰兒並非易事,媽媽為看顧嬰兒,長期睡眠不足,「過咗個零兩個月就會跪低」。若本身已和丈夫關係欠佳又意外懷孕,便會增加衝突,「太太情緒唔穩定,(丈夫)以為玩嘢」,婆媳爭拗亦會增加患上機率,若產前已有抑鬱症病史或家族遺傳,亦容易出現產後抑鬱症狀。
此外,當經濟環境較差時,產婦易因要擔憂家庭經濟,患上產後抑鬱的個案亦會較多,事業型女性平時可能習慣領導下屬,「佢可以叫工人做嘢,點老公做嘢,但唔可以指揮或逼BB做某件事情」,一旦無法控制嬰兒,便會有挫敗感,有機會患上此症。
醫學界估計每10名產婦便有1人患有產後抑鬱,但李指,10名患者中只有1人願意求診。不少媽媽抗拒求診服藥,或誤以為是因為照顧嬰兒太辛苦,休息足夠便會改善,亦有媽媽恐被標籤為「黐線」需和嬰兒分離,也有人怕服食「懵仔藥」後無法照顧孩子,近年則有媽媽因餵哺母乳而不願服藥。

藥物止淚水 減情緒失控

李指,醫生可因應媽媽情況處方藥物,一般會處方血清素及放鬆神經藥,有媽媽擔心需要半夜起床照顧嬰兒,其實藥物不會導致媽媽「唔知醒」,反而因為藥物有助放鬆神經,媽媽半夜起床餵奶後,能夠再度入睡,增加休息時間。而且藥物確能有助收眼水,令產後抑鬱的媽媽不用經常對着孩子哭泣,減少情緒失控,影響家人情緒。
李稱早期輕微抑鬱症患者,一般服藥若2至3個月已痊癒,亦甚少會翻發。曾有30餘歲患者,結婚不久便意外懷孕,在懷孕期間已經常感到不適,又感丈夫「唔生性」,經常打機而少陪伴,患者產後由奶奶幫忙照顧嬰兒,湊仔問題亦引起婆媳糾紛。患者在母嬰健康院篩查時,已發現有早期產後抑鬱症狀,包括情緒不穩、無法入睡、與嬰兒玩耍時亦不覺得開心,沒有疼惜寶寶的感覺,甚至開始感到失去生存意義,接受藥物治療一周後,患者情緒不穩及哭泣情況已改善,3周後情緒已回復穩定。
除藥物外,李指,曾有媽媽反映,若獲得丈夫稱讚,感覺會較佳,一般噓寒問暖或普通一句「你都好本事呀」已足夠,「好簡單一兩個字,你中咗point就搞掂」。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