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食養東西】
醫管局早前提議了一系列的預防夏季流感茶飲和食療,令中醫界譁然。有醫師認為藥量比較輕,儘管未必有甚麼效,但也吃不壞人,不過亦有中醫指體質不適合,多吃反而有害,要小心提防。
中醫師呂兆陞稱:「單看醫管局建議的幾個食療材料,如馬齒莧、魚腥草、赤小豆、木棉花這些,都是屬於寒涼的中藥,對於體質比較寒涼的人來說,還會對體質造成破壞。」他解釋:「我們首先要分清楚,預防感冒和治療感冒是甚麼一回事,例如醫管局建議的『菊花蘇葉飲』,這一類藥材都是治療感冒用,有感冒的時候才吃的。」
「流行性感冒屬於嚴重的疾病,而且今次疫性相當嚴峻,所以不能單靠食療或日常湯水來治理,最好盡快找註冊的中醫師醫治疾病。」醫管局建議有急病就找西醫,呂醫師不同意,「中醫對於疫症的治療有很長的歷史,二千年前從《傷寒論》到明清時期的溫病,都有大量的經驗累積下來,中醫在疫症的治療上是站在最前線,所以說如果患上疫病或流行性感冒的話,在初期就要盡快找中醫治療,反而會有更好的效果。」
按體質而治 「不是樣樣用特敏福」
中醫師馬立礎說:「通常一到春、夏感冒來到,也會因應氣候變異,看看是否屬於溫病的範疇,溫病是較嚴重的,普通感冒則沒那麼嚴重。」他稱,感冒初起中藥比較有效,「流鼻水、頭痛、淋雨冷倒,我會叫他們吃銀翹散成藥,一般感冒初起吃這種藥是有效的。」馬醫師說中醫從症狀上可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治法跟西醫不一樣,「中醫是多樣性的,不是求其某幾種藥就可以醫治感冒,會因應發病情況作針對性的治療,不是樣樣都是用特敏福就行。中醫哪來特敏福?」呂醫師亦指:「在中醫的理論當中很強調因人而治,所以即使是同一種疾病或是同一種病毒,去到不同體質的人身上都會出現不同的症狀,故治療的方法亦有所不同。」他續說:「流行性感冒會辛苦少少,普通感冒只是有少少鼻水、有少少痰,若周身肌肉好像給人鍊得很痛,骨頭、膊頭都痛,像發高燒那樣沒有胃口,周身不舒服,有少少喉痛,這個就是流行性感冒。」
中醫:醫管局食療不倫不類
對於今次醫管局建議的食療,馬醫師說:「綠豆配赤小豆我自己覺得值得商榷,不倫不類,赤小豆配綠豆都拉不上邊,誰會這樣煲咁儍,還不如煲綠豆沙加少少紅豆,加果皮平衡涼性,暑天來說喝綠豆好。」
記者:陳以恒
攝影:周芝瑩、潘志恆
編輯:馮秀珍
美術:利英豪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