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啲人問我,咁你隻手設計出嚟『開源(open source)』咗,咁你咪冇錢賺?咁我哋覺得錢唔係咁賺。」從事資訊科技工作的李再敏(Mike)2016年成立社企「3D打印義肢」,連義肢設計圖也是「開源」,公開予其他人參考,為的是普及3D打印義肢技術,為手部殘障人士提供低成本義肢。
Mike是香港製造學會的創辦人,2014年學會構思具社會效益的項目,冀用知識幫助有需要的人。當時適逢3D打印技術盛行,發現外國已將技術運用於製作義肢,加上在一次聚會中,認識一位天生失去左手手掌的練狗師,決定做3D打印義肢給他,其後陸續有家長希望Mike能為天生失去手指或手掌的小朋友做義肢。
傳統矽膠價錢貴易發炎
Mike與友人於2016年成立社企「3D打印義肢」,提供低成本3D打印義肢,現時市面上的義肢售價動輒數千至數萬元,且部份不具備功能,而功能與外觀並存的電子義肢除價格昂貴亦較重,使用時較吃力。Mike決定製造輕巧、易攜帶和具功能的3D打印義肢,用家只要用腕力或手肘的移動,便可控制義肢,讓成人生活更方便。Mike指傳統義肢是根據用家的缺陷位,以打石膏方式倒模,再用樹脂膠製造出來,視乎義肢大小,需時約4天至一星期。而3D打印義肢是全電子數碼化,用3D掃描器掃描用家缺陷位置的尺寸,於電腦上完成義肢設計圖,再傳至3D打印機,把義肢打印出來,需時9至26小時,視乎義肢尺寸。
Mike指華人世界會向戴義肢的人投異樣眼光,若要令小朋友接受義肢,在設計上要下工夫,供小童用的義肢要色彩繽紛,令小朋友把它當成玩具。Mike現已為6個小童和4個成年人提供義肢,每個用戶均須據其手部的缺陷位度身訂做,每個義肢成本600至1,000元,由設計到完成需時1至3個月。義肢可用3至4年,負重5至10公斤。
用家Eric因重病而要截肢,醫院讓他試戴傳統矽膠義肢,但物料不透氣,「一笠落去就不停出汗,好容易發炎,令到傷口有併發症」,醫院又無適合其尺寸的義肢,需自行購買,售價1.8萬至2萬且沒功能,令他卻步。Eric於是找Mike的幫忙,Mike根據其傷口情況製作義肢,更貼心地在缺口位採用較軟的物料,Eric稱義肢個人化兼價錢便宜,戴上義肢後做到撕紙巾、從地下拾螺絲等動作。
Mike透露社企現透過與學校合作、開班教學推廣項目;5月份則與兩間學校合作,製造了45隻義肢,捐給西非因戰爭而導致截肢的人。
■記者彭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