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受日食影響市民睇唔到日全食亦興奮

動物受日食影響
市民睇唔到日全食亦興奮

世紀日全食軌跡橫跨美國14州,亦幾乎全國都看到日偏食,民眾一樣興奮。

駐美記者:唐芷瑩、鄭柏齡 加州、紐約報道

從西岸到東岸,周一(21日)整個日全食過程歷時約105分鐘。加州矽谷當地時間早上約9點40分起日偏食,有家庭選擇與動物朋友共度這個罕有現象。專家曾預料,倚賴太陽去區分晝夜節律的動物,會有特殊反應,例如牛隻會躺下或回到自己的穀倉,蜜蜂也會回到巢穴棲息。

能觀賞約75%月亮覆蓋太陽日偏食的聖何塞快樂谷動物公園(San Jose Happy Hollow Park and Zoo),其職員AJ向本報表示觀察到,一群牲口在日食其間表現較平日平靜。「例如,我們的非洲母牛平時很為食,今早顯得不想出來」。她說,其他動物亦有稍與平日不同,如鸚鵡變得「更好唱口」,有澳洲小袋鼠以為已經到晚上,而在牠們的的巢穴流連,「沒有甚麼太瘋狂的變化,我想牠們晚一點會變回平常一樣」。

在紐約市,大量市民湧到美國自然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及中央公園觀賞。在中央公園內,逾500人排長龍借用園內天文望遠鏡,場面相當熱鬧。日偏食於當地時間下午1點30分起,在紐約上空出現,高峰期約70%太陽面積被月亮覆蓋。紐約業餘天文學學會(Amateur Astronomers Association of New York)在園內放置多個天文望遠鏡,由天文學愛好者指導市民使用。

該會主席卡布雷拉(Marcelo Cabrera)向記者表示,下午現場排隊市民超過500人,平均每人需排隊約20分鐘,才能夠一探日食真面目,「雖然科技已十分發達,大眾可以透過互聯網看到日全食的圖片,但用肉眼觀看日全食的機會仍然相當罕有」。

深受一家大小歡迎的自然史博物館,亦都於早上10時開館已出現長長人龍,不少家長帶同子女到場。該館安排天體物理學部門主管萊文(Brian Levine)與市民對答交流,又轉播美國太空總署(NASA)提供的日全食頻道。被大批兒童包圍提問的萊文說,日全食是吸引兒童接觸天文科學的「最佳入門課程」,「太陽系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日全食是小孩接觸天文學最簡單的現象之一,可引起他們的興趣,繼而發掘這方面其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