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保險科技催生個人對個人(P2P)保險,透過社交媒體將風險相近人群集合,篩走高風險人士,同時減少理賠,有助減低保費及分銷成本。
以健康險為例,原意是計算生病或然率,集合眾人資金,形成資金池,若有人生病,即可在資金池支取賠償。不過保險經常牽涉披露不足、欺詐情況,影響成效。
P2P保險則有助解決上述問題,瑞士再保險高級經濟師范婉兒解釋,P2P保險集合風險相近之朋友或同事,彼此了解深,減低高風險人士出現機會,欺詐可能性減低,同時不作細數目理賠,令理賠率減少。
P2P保險發展現時仍屬初步階段,不過范婉兒認為較難擴大規模,原因是P2P保險原意是小群組參與,相互信任,減低理賠率;若參與人數增多,則較難衍生信任。不過,未來應用區塊鏈科技後,或有助解決困難。
P2P保險公司通常只是專業中介,參與者集體承擔風險,故此對賠付金額設置上限,或轉介去保險或再保險公司為多。較多僅提供汽車、手機等產險,未曾沾手長期壽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