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完一套電影,因為好想知道導演點解要用這種方法講這個故事,所以我都會上YouTube找來電影導演的所有訪問看一遍。
剛看完《Dunkirk》,導演Christopher Nolan之前拍的《Inception》、《Interstellar》,基本上是虛構幻想故事,《Dunkirk》拍一段戰爭歷史,風格完全不一樣。
《Dunkirk》是講英法盟軍被德軍圍困於法國北面Dunkirk的故事,喜歡電影夠簡潔明快,整套電影基本上見不到德軍,只感受到德軍的轟炸與子彈橫飛;亦沒有一般戰爭電影中,將軍攤開地圖指指點點的鏡頭。正如Nolan所講,這是一個求生故事。
電影全長106分鐘,劇本只有76頁,是Nolan以往所拍電影的一半頁數,導演希望加強緊湊度,讓觀眾感到身處其中,跟主角一齊爭分奪秒求生;正是這種角色投入的講故事模式,讓人自行對戰爭及人性有一種體會。
有趣的是,直到完場,大家應該不太記得幾位主角的名字。
由開場帶到尾的年輕人,真名叫Fionn Whitehead,這位廿歲的年輕人,一年半前在英國倫敦Waterloo district一間咖啡店做洗碗兼侍應,期間周圍去試鏡,(有點似Emma Stone在《La La Land》邊做收銀邊試鏡), Whitehead一下子被Nolan睇中,第一次拍電影便擔正主角,他形容,知道消息時,下巴跌咗落地。
這位年輕人做訪問時,仍帶一點青澀,亦幾靚仔,希望他謙虛下去。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