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伊利沙伯醫院公佈一宗罕有醫療警示報告。一名有多重器官衰竭的68歲男病人,於伊院深切治療部留醫5個月後,突然左身中風,檢查發現右腦出現不尋常微細氣泡,需轉送昂船洲接受高壓氧治療,現於東區醫院留醫,情況嚴重。醫院會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調查事件,深入調查病人腦部出現氣泡的因由,八周內向醫管局總辦事處提交報告。
該名男病人患有嚴重肺炎和多重器官衰竭,今年3月17日入住深切治療部,其後病人出現大、小腸缺血,分別在4月6及8日,先後進行緊急腸道切除和外置造口術。病人術後出現短腸綜合症,需要長時間插入導管,以進行全靜脈營養療法,補充營養液。病人住院期間情況一直有所改善。
專家疑靜脈喉管破裂
至上周五(本月18日)中午,病人情況突然轉差,左邊身癱瘓,醫護人員即時為病人急救,並召喚深切治療部、腦內科、急症室毒理學和放射診斷部醫生跨專科會診。電腦掃描結果顯示,病人右腦出現微細氣泡,臨床徵狀與左邊身體出現急性中風脗合。院方同日晚上9時30分,安排病人到昂船洲高壓氧治療中心接受高壓氧治療,19日凌晨轉到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
醫管局指腦內出現氣泡並不尋常已將個案分類為醫療風險警示事件,通報醫管局總辦事處。院方事後已接見病人家屬,詳細解釋和交代病人情況及治療方案,會聯同東區醫院積極跟進及治療,初步了解確認醫護已為病人作出即時的臨床治療。
港大內科學系腦內科教授張德輝表示,氣泡集中出現在一邊腦罕見,需要調查氣泡來源。他推測有機會為靜脈喉管連接位有破裂,或者不緊閉令空氣進入,或營養液中有氣泡,大量氣泡經靜脈進入身體,經右心房心室到肺動脈,部份氣泡再經過肺微循環,經肺靜脈到左心房心室,再進入主動脈弓,經腦上臂血管直接上腦,「如果一次過有大量氣泡短時間過到去,個人又坐高咗,係有機會上腦」。
■記者嚴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