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青嶼幹線收費廣場改裝工程未完成,運輸署前日推「雙向收費」,結果改出「大頭佛」。昨早繁忙時間,青嶼幹線往機場方向大塞車,最長達24公里的車龍倒灌到屯門,幾乎癱瘓香港整個新界西。兩間巴士公司逾百班車延誤,連累上班市民遲到,亦有旅客送機尾。各界力數運輸署欠諮詢、乏宣傳,至少犯上「四宗罪」。署理運輸署署長李萃珍公開表示「唔好意思」,但以安全隱患為由,堅持繼續雙向收費安排。
記者:梁瑞帆 黃麗英 鄭啟源
運輸署上月首次發稿公佈青嶼幹線雙向收費安排,由前日凌晨起實施,往機場方向初期提供6個收費通道,包括2條自動繳費道及4條人手收費通道。昨日為新安排實施的首個上班日,以往進入大嶼山毋須繳費的路面暢通情況不再,青嶼幹線收費廣場變成新交通樽頸。昨上午7時半開始進入上午繁忙時間後,車龍已經出現,隨後車龍由收費站倒灌出青衣,波及汀九橋與屯門公路往九龍方向路段,車龍分別向元朗、青衣及屯門三面延伸,新界西廣泛地區幾乎陷入交通大癱瘓。
影響百班巴士 欖隧間封
馬灣選區的荃灣區議員譚凱邦指,接獲數十名居民投訴,大塞車連累居民遲到。參考Google地圖路況資訊,平常周一上午7至12時,青嶼幹線收費廣場往大嶼山方向,全部時間都顯示為暢通,不過昨新界西多條主幹道卻塞滿車,屯門公路龍尾排至24公里外的三聖邨對開;3號幹線大欖隧道亦出現近13公里車龍;青衣島上的車龍亦達8公里。大欖隧道往九龍方向更罕有地需間歇性封閉,直至早上10時過了繁忙上班時段才漸漸回復正常。城巴昨指,約100班機場線及大嶼山線班次受影響;九巴及龍運亦指,有25條往機場及東涌的九巴及龍運巴士路線受影響。
昨日交通大混亂,運輸署急急補鑊,在上午約10時及下午5時半,先後加設兩個人手收費車道,令總數增至8個。綜合各界意見,運輸署在事件上最少有「四宗罪」,首先當局對新安排缺乏宣傳,除青嶼幹線收費廣場懸掛橫額及發出新聞稿,公眾似未完全接收相關資訊,不少司機駛到收費廣場始知要繳費。昨日現場觀察,收費廣場內指示不足,同時分隔工地與車道的水馬混亂,車輛由13線駛進6條收費道需不斷切線,加劇塞車。建制及泛民政黨分別批評當局應在完成所有工程後,才實施雙向收費,惟運輸署卻企硬盲目推行。
根據運輸署以往公開資料,評估司機在收費亭停車繳費連找續,過程約需10秒,而自動繳費車費則會比人手快5倍。按數據推算,青嶼幹線入機場方向2條自動及4條人手收費車道,每小時足以處理5,040架次車輛。而當局2015年的估算,入機場每小時平均車流約1,750架次,數字上應處理有餘。
署理運輸署署長李萃珍,昨傍晚與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到現場視察。李在視察後指,當局並無低估青嶼幹線車流量,昨早繁忙時段往機場方向車流量亦屬估算之內。她歸咎昨日大塞車是因司機未習慣要停車繳費,但承認運輸署在收費廣場設置水馬,及放置路牌指示方面可以「做好啲」,令司機切線更暢順。她就事件造成不便向公眾表示「唔好意思」,但她相信當指示足夠,司機習慣後,現有8條人手及自動繳費車道,足以應付車流。
署方拒取消新安排
李強調因設收費亭後不收費會有安全隱患,現不宜取消雙向收費安排。她解釋,在青嶼幹線1997年通車時,入大嶼車方向曾全線設收費亭,但當駕駛者駛到收費廣場容易有猶豫,「97至99年間就發生超過20宗意外,包括兩宗嚴重事故」。她續指,現時只餘中間3條行車線尚未安裝收費亭,已到無可避免要實施雙向收費階段,原本餘下收費亭工程預計需時三個月完成,當局會研究壓縮工期「完成一條開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