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交所(388)建議成立創新板,並接納同股不同權,市場諮詢上周五已完結,各界意見依然分歧。投資基金公會堅持同股同權,斥另立新板只是規避重要討論。上市公司商會則贊成設新板、接受同股不同權,但反對開放內地公司第二上市,以免香港淪為「二奶市場」。
記者:黃翹恩 陳雪蕾
綜合各界回應,市場對接受未有盈利公司上市的「創新初板」保留最大,亦有不少意見認為應在主板接納同股不同權,投資者保障機制料在探討修例的次輪諮詢面世。
投資基金公會堅持一股一票
創新板爭議中,以下三點最為熱烈。首先是香港應否接納同股不同權。代表長線基金的投資基金公會堅持一股一票才符合投資者利益,公會總裁黃王慈明促請港交所闡述同股不同權企業風險和保障機制,斥另立新板只是規避討論同股不同權衍生的重要問題。
上市公司商會主席梁伯韜則認同應設新板容納同股不同權,以吸引大部份高增長的新經濟企業,但公司市值須至少要達80億元。會計師公會則不反對探討議題,但要求公司須解釋為何採用不同股權架構、並應設立日落條款、持股轉讓限制等,公會稱投資者保障不能妥協。早前表態的金發局、證監會非執董高育賢、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皆認為,應在主板接受同股不同權。
另一爭論重點在於應否設立「創新初板」容納未有盈利的公司、並只限專業投資者參與。投資基金公會認為,只得專業投資者的市場欠流動性,亦令公司難以估值。上市公司商會則反對設立創新初板,梁伯韜指,初板目標公司規模過小,業務質素及可持續性未得到證實,且現時創投及私募市場很成熟,專業投資者毋須經港交所平台尋找投資對象,梁指「如果(企業)咁都搵唔到資金,證明佢唔適合上市,無謂累街坊!」
創新主板尚有另一任務,就是准許在海外掛牌的內地公司作第二上市,早前新加坡已開綠燈。投資基金公會主席柏智偉指各交易所着眼點不同,香港不應盲從,亦不應將監管責任完全交予第一上市地(如美國)。
准內企第二上市恐被邊緣化
上市公司商會亦反對內地公司來港第二上市,梁伯韜認為,此舉會令人誤會香港滿足於第二上市市場的角色,最終只會被邊緣化,淪為「二奶市場」,錯過阿里巴巴「機會冇咗就冇咗,人要向前看」,更預言新加坡「一定唔會成功」,香港應力吸中國大型新經濟企業,或美國中概股分拆業務,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京東旗下的京東金融等,「香港唔憂做!」
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早前表示,創新板諮詢倘無「極大爭議」,次輪有關具體細則諮詢最快可在明年上半年推出,意味若創新板,或同股不同權議題獲市場同意推進,具體細節將在屆時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