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T透過WhatsApp召開下午茶茶會,七位老校友依時出來吹水不停,論資排輩,左丁山原來係最遲畢業嘅,成為小師弟㖭。在華商會十樓飲下午茶,認真抵食,律師T係資深會員,話呢度嘅價錢便宜過大家樂,請各校友大擦無妨,船務專家C堅持要俾錢,要律師T收下一張紅底先至離開,左丁山則素來面皮厚,有人請客,卻之不恭也。
大家相識幾十年,無事不可談,曾經得過最佳記者獎嘅傳媒M談及左丁山日前寫「沒有了任美貞」一事,詢問有無下文。好似有少少,有消息人士閱本欄後來電告知,任美貞有咁啱得咁蹺,寫完關於大酒店篇稿之後,就放長假,暫時輟筆喎。放完假又會點?且看下回分解。
今日傳媒難搵食,政治低氣壓籠罩,獨立評論員嘅自由度逐漸減少,加上為咗慳水慳力,報章水平不斷下降,更難吸引讀者,故此左丁山雖然俾幾位新聞系師兄鬧,仍然認為學生尖子入大學無謂主修新聞系,因前景實在不明也。
座中一位師兄公關P就話:「人老咗就想當年,我在新聞系畢業後第一份工就是在南華早報,人工高,有14個月糧,人人羨慕,嗰陣時做南早記者不知幾威風,我都有少少沙塵!」嗰陣時係幾時呀?公關P話:「時維1969,新亞新聞系只有九個畢業生,我攞南華早報獎學金,每年一千五百元,但中大學費只係八百元,扣完學費還有七百元去買相機,三年班暑假就俾南早召去做實習記者,月薪五百,做完就offer我一份工,四年班考完學位試就去上班,月薪一千五,計年薪仲高過做政府EO,未考試前就做兼職,係月薪五百。我可以日日坐的士返農圃道㗎。」聽吓都令左丁山羨慕,如果以此例去引伸,今日新聞系學生如果得到南早獎學金,應該係每份近乎八萬元,真係發夢冇咁早!而1969年美孚新邨百老滙街15號中層B室(實呎446)只售2.95萬元,即使在工商日報做實習生,月薪三百元也可以買到四呎半,今天之中文報館實習生,月薪買唔到美孚樓半呎。有此數據,可以推論到,上世紀60、70年代之大學畢業生,係香港戰後最幸運一代,食住經濟啱啱起飛大趨勢,正式係食住上,只要大學畢業,EQ正常,全部可以脫貧。呢一班老人家今天如果對住下一代話:「你地冇我地咁叻!」可能言過其甚。船務C正是呢個時代嘅受益人,對律政司窮追猛打青年示威者,係要佢地坐監而後快,袁國強先至感覺痛快,十分不以為然。青年人不為私利上街示威,已受法律懲罰,律政司何必係要痛打落水狗呢?